为促进教育公平,近日,四川省教育厅发布《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规范2020年全省普通中小学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川教函〔2020〕139号)。《通知》要求:普通高中招生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门统筹组织实施,所有公办、民办普通高中按市(州)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范围、标准和方式同步招生。明确具有就读地连续三年初中学籍的毕业生以及符合条件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可在就读地和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和招生录取。
这个被称为四川史上最严厉的高中招生政策一出,在四川就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几天几乎成了街头巷尾大家讨论的热点话题。那么,这项政策对通江的教育和通江的学生会有怎样的影响呢?
笔者认为,这项政策对通江县的教育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各学校高中优质生源更多得到了保留,高中升学质量和教学业绩会的到提升。之前我县的教育质量在有些年份曾出现了一些滑坡,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但生源被成都绵阳等地“掐尖”是一个重要原因。毕竟没有优质的生源,要培养出一流的人才是非常困难的。如今虽不能完全避免生源流失,但大部分优质生源可以保留下来,如果各个学校能抓住这个机会,在高考中考上一流大学的学生会更多,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校的声誉,如能形成良性循环,对学校的发展非常有利。
二、小学、初中生源可能会受到更大的冲击。按文件规定,如果要参加外地升学考试,必须要“具有就读地连续三年初中学籍”。那就意味着要想在外地就读高中,至少初一就要到外地去就读。有条件的家庭会更早把孩子送到外地,否则就没有机会。小学、初中会不会出现更多移民呢?我们拭目以待。
三、县内各学校的竞争会更加激烈。目前县内各高完中教学质量的差距在逐渐缩小。有了更多的优质生源,各学校必然会各显神通抢夺,竞争会更加激烈。至于会不会演化成恶性竞争,就要看教育主管部门如何管理和协调了。
至于这项政策对通江县的学生及家庭的影响,不利方面肯定是学生的选择面减少了,优生失去了许多选择名校读书的机会,中等生又失去了在县内读名校的机会,县内初升高的竞争更加激烈。有利方面:减少了一些家庭的教育支出,毕竟在成都绵阳送孩子读书的投入远远多于本地;也减少了家庭对教育的攀比。还可能导致更多因读书在外地购房、移民等情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