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一
民国十一年(1922)出刊的民国《邛崃县志》〈卷首〉中,宁缃便指出“邛”字的出处和“卬”字的谬误原因:“邛者,山名也,水名也,部(落)名也,从邑工声。(过去说)‘邛是卬,崃当作来。与踞(山字旁,音居,水名)崃异,与邛亦异。’(其实)两字皆误于元人,明与清朝沿误……而独存邛州,又讹为‘卬州’。”
注
宁缃:(1846-1921)临邛人,清光绪戊子(1888)科举人,因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未再考取功名,诰授:奉政大夫。官阶五品,任咸安宫教习,教授皇族子弟。后任丰润县知县,代理祁州知州,晚年任邛崃志书局局长兼总编纂。
在宁缃主编的民国《邛崃县志》中,留下他亲自对邛崃历史的诸多考证和记述,成为现代人研究古临邛历史的重要依据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