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6568|评论: 0

阳春三月来“说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0 1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四川江安  一王

       春季,四季之一。春,代表着温暖、生长。春季,阴阳之气开始转变,万物随阳气上升而萌牙生长,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从节气意义上讲,春季的开始是在立春(2月2日至5日之间),春季的结束在立夏(5月5日至7日之间)。在古代,春天有各种各样的雅称。现在让我们来分享一下春天的别称、雅称和代称。三春:古时以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简称“三春”。诗人孟郊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诗句。九春:春季三个月共九十天,十天一春,故称“九春”。阮籍《咏怀》云:“悦怿若九春,馨折似秋霜。”青春:春天,大地复苏,万物生机盎然,一派葱葱郁郁,因之称为“青春”。杜甫赞道:“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青阳:春天阳光温和明媚,因此春又有“青阳”之美称。陈子昂有“白日美不归,青阳时暮矣”的诗句。艳阳:春天风和日丽,阳光灿烂,故又称“艳阳”。杜甫有诗云:“竞将明媚色,偷眼艳阳天。”芳春:春天天气渐暖,百草萌发,万木滋长,奇花异草斗芳菲,于是春有了“芳春”的雅号。陈子昂有“孤松宜晚岁,众木爱芳春”的佳句。惟把春季直接叫做“阳春”或“暖春”最为时宜,沿用不衰。突出的是我国江南一带,人们将春天冠以“阳春”和“阳春三月”的美称。李白有“阳春召我以烟景”的妙句。
       古人也把春天称为“天端”:因为“春为四时之始”,春天被前人称作“天端”,意义是一年天时的初步。《公羊传·隐公元年》:“春者何?岁之始也。”徐彦疏:“天瑞,即春也。”青帝:青帝为东方之神,又称春神,故借指春。《尚书纬》:“春为东帝,又为青帝。”苍天:苍,青色。春天万物转青,故称。《尔雅·释天》:“春为苍天,夏为 昊天。”古时还有把春天叫做“发生”的。是因天草木萌发、滋长,故有“发生”之称。唐钱起《春郊》诗:“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在民间,人们根据节气、农事等分别将正月称为孟春、早春、首春、初春、上春、首阳、元阳、春王、正阳;二月称为仲春、酣春、大壮、中和、仲阳、阳中;三月称为季春、暮春、三春、杪春、春杪、晚春、末春等。此外,春天还有着“苍灵”、“淑节”、“昭节”、“韵节”、“阳节”等诸多雅称。

       江南的春天一般在阳历三月梅雨季节之后,那是在阳历四月初清明前后来临,那就正好是阳春三月春暖花开的时节,我国民间普遍沿袭下来清明踏青、野外赏春和上山祭祖等传统习俗。“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而谷雨即至, “正当谷雨弄晴时,一年弹指又春归”。在川南,谷雨前后,雨水总是充沛,正应了雨生百谷的古话。春天要去了,曾经的繁花似锦,曾经的草长莺飞,曾经的春风十里扬州路,都要结束了……今日谷雨,晚上下了一夜的雨也停了,晨风清润舒朗,叽叽喳喳的鸟在小区树林里飞来飞去。其实“谷雨”两个字,读来便觉有着满满的新绿和盈润迎面扑来,更别说一夜新雨后了。谷雨是春天的最后一个节令,谷雨一过,春意就开始渐渐阑珊,春天就在一场场锦盛花事中缓缓飘落,风再起时,繁花谢了,只留下记忆中斑斓的光影。最先感知春去秋来的,应该也是各色的生命吧。你去看,原野上,花已经开始静悄悄的去落,或随风散远,或婉转泽泥。天空下,一地一地,一树一树的绿,绿成海。阳光,风,绿……绿意荡荡,荡出海波一般的曼妙。闭上眼,百花盛开的画面已被时光收入了流年的画卷。立于树下,那些开至荼靡的花,恍然如昨,几许怅然,几许轻憾。暮春里,也有晚开的花滟滟的开着,只是已不再使人如初春时那般充满期待,也不能重现前时千红万紫的繁盛了。旷野,群岚蕴黛,春向晚,绿意葱茏——暮春,春天一笔绝色的落款。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好吧,就用谷雨的雨水润笔,裁一段铺满花香的时光,把春日情怀一一折叠,幻化成文字记录春天,看一切生物开始依着岁月的温度,安静生长,看风过绿林,摇醒夏天……。借一升春情,布谷,耕种。绿,换了新衣,移步山山水水。故事撩开帷幕,喊一声春雨。纷纷落入凡间,草长莺飞。是时候浸润,笔与纸,文与字。挽手每一个日子,故事已然生根。一片片梦的枝叶,一片片生机的蓓蕾。给明天种下,给未来曲章。
      “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出自唐代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赏析该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 、“与平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平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是写诗人登山时已届孟夏,正属大地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了。但不期在高山古寺之中,又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景 —— 一片始盛的桃花。从紧跟后面的“长恨春归无觅处”一句可以得知,诗人在登临之前,就曾为春光的匆匆不驻而怨恨,而恼怒,而失望。因此当这始所未料的一片春景冲入眼帘时,该是使人感到多么的惊异和欣喜。诗中第一句的“芳菲尽”,与第二句的“始盛开” ,是在对比中遥相呼应的。它们字面上是纪事写景,实际上也是在写感情和思绪上的跳跃 —— 由一种愁绪满怀的叹逝之情,突变到惊异、欣喜,以至心花怒放。而且在首句开头,诗人着意用了“人间” 二字,这意味着这一奇遇、这一胜景,给诗人带来一种特殊的感受,即仿佛从人间的现实世界,突然步入到一个什么仙境,置身于非人间的另一世界。正是在这一感受的触发下,诗人想象的翅膀飞腾起来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诗人想到,自己曾因为惜春、恋春,以至怨恨春去的无情,但谁知却是错怪了春,原来春并未归去,只不过像小孩子跟人捉迷藏一样,偷偷地躲到这块地方来罢了。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海拔越高,温度越低,所以季节的出现也较陆地晚这里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大林寺的桃花在季节上为什么比山下要开得迟?从气象的角度来解释,答案只有一个,这就是“受了气温垂直差异的影响。也就是说,大林寺桃花之所以开得迟,原因是由于这里是“山地气候” 的缘故。 常识告诉我们,在山地地区,气温是随着地势的高度的上升而相应递减的。一般说, 高度每升高100米,气温就下降0.6℃。当山地垂直起伏到几干米时,气温的垂直差异就更为明显。加上植物对气温的适应能力不同,这样,处于不同高度地段的植物景观必然就会出现差异。庐山海拔高度约1 400米,山顶气温比山麓平川地区一般要低8~9℃;大林寺位于今日庐山“花径风景区”,比山下平原高出1 100余米,气温较山下的九江市一带低6~7℃;加以庐山地处长江与郡阳湖之间,江湖水汽郁结,云雾弥漫,日照不足,更使山上的气温降低,春天当然就来得迟了。对于这个道理,生活在一千多年前的白居易自然是无法理解的。这从他在《游大林寺序》中所写的一段话“大林穷远,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于时孟夏(四月),正如正、二月天,梨桃始花,人物风候,与平地聚落不同,初到恍然若别一世界者”,可以证明。 其实,气温垂直变化对植物的影响,不仅在庐山是这样,就是在别处也不例 外。试以喜马拉雅山在我国境内一段山地为例,位于山地东南谷地的察隅、墨脱一带,由于海拔较低,日照充足,气温较高,可以种植水稻、玉米、柑桔等喜高温作物;由此往上,到海拔3 000米处,气温下降、雨水减少,只能种青裸、小麦一类作物;再往上,则是草木稀疏的高山牧场;雪线以上则因终年积雪、气候恶劣,除了偶尔长着几棵雪莲以外,啥植物也长不了。可见,在山地地区,植物在垂直分布上的差异性是与山地气候要素一一气温和降水的垂直变异分不开的。所以山地地区的气候就表现出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特色了。

                                                                                                                      2020.4、19.谷雨节于长宁蜀南花海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52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