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577|评论: 2

[转帖] 为什么要逃离底层?朱之文的血泪教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4-22 19: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古人说,贫居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有钱人,走到哪里都有亲戚,都有人惦记,哪怕他跑到深山老林做隐士,还是会有猴子跟他攀亲戚、论族谱。

    大衣哥朱之文,就是一个有钱人,家里的大门自然是门庭若市。

    01

    村里的乡亲

    朱之文,原本是一个老实巴交的农民。

    2011年,喜爱唱歌的朱之文参加《我是大明星》的海选,并一举成名,之后又先后参加了《星光大道》《快乐大本营》《我要上春晚》等节目,成为人气爆棚的民间歌手。

    成名之后,朱之文依然住在原来的村子,偶尔还是会下田干农活,生活跟之前并无二致。可是,周围村民对朱之文的态度却开始发生了微妙变化。

    朱之文1.jpeg

    有些村民认为,朱之文是村里的代表,是被村民捧红的,朱之文成名、赚钱之后,应该给家乡做贡献,给村民做好事。

    当初记者来村里采访时,村民们都给朱之文说了“许多好话”,正是因为这些好话塑造了大衣哥的光辉形象,因此村里人认为朱之文的成名,有村民一半的功劳。

    为了平息村民对自己“忘恩负义”的议论,朱之文开始给村里修路,并对有困难的村民进行资助。

    可是,朱之文越是如此,村民越是不满意,其他各种更不堪的议论纷纷而来,“没有我们,他什么都不是”“修路不过是为了图名”“他给钱的人,都是跟他关系好的……”

    久而久之,朱之文成为村民都可以围观、抱怨和借钱的对象,有个村民竟然还要求朱之文出钱给自己娶媳妇,因为“大家都是朱家人,延续的是朱家香火”。

    朱之文2.jpeg

    在村里,所有人都觉得朱之文给钱是天经地义,如果不给,就会编出各种闲话。

    还有人,想靠着拍摄朱之文的短视频涨粉,三天两头往朱家跑,如果朱之文不耐烦,来人就说朱之文忘本、耍大牌、看不起穷亲戚,怎么难听怎么说,逼着朱之文在镜头前就范。

    朱之文在村里的待遇,哪里是大明星,分明就是冤大头!

    02

    富人的原罪

    朱之文在村里被村民压榨、盘剥和攻击,他为什么不搬家?

    成名后的朱之文,并非没有去城里买房的资本,可对于他这个地道的庄稼汉,城市是一个陌生的环境,还是从小成长的村子最熟悉也最亲切。

    为了能留在这个熟悉舒适的生活圈,朱之文只能对村民的要求笑脸相迎,哪怕自家大门被人用脚踹开,他仍满脸赔笑,事后警察上门,他还想息事宁人。

    朱之文3.jpeg

    朱之文的懦弱,连人民日报都看不下去,忍不住为朱之文发声,“我可以一再降低底线,但你不能认为我没有底线。”

    东野圭吾曾说:“有些人的恨是没有原因的,他们平庸、没有天分、碌碌无为,于是你的优秀、你的天赋、你的善良和幸福都是原罪。”

    在村里,朱之文出了名、发了财,于是就有了原罪——原本大家一起受穷,凭什么你朱之文就有钱了?

    正是基于这种心理,村民理直气壮的找朱之文借钱,而且都是有借无还,就算拿到了钱,这些人也并不满意,因为朱之文得到的名气和财富远比他们多得多!

    在村民看来,凭什么朱之文可以有那么多钱,而我们只能拿这一点,朱之文也是姓朱,我们也姓朱,他是农民,我们也是农民,为什么就这么不公平?

    朱之文4.jpeg

    因为这种心理的不平衡,朱之文花了钱、修了路、满足了大家拍视频的要求,但依然讨不到好,有村民就说,“要么给我们一人买一台小轿车,再发一万块钱,我们大家才会喜欢他。”

    说白了,村里的村民这辈子吃定了朱之文,除非哪一天他不在这个村子。

    03

    底层的螃蟹

    在农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朱家村有个名人朱之文,大家就吃定了这个朱名人。毕竟,这是全村人最大的财富,不吃他吃谁?

    有网友建议朱之文搬离村子,可朱之文既不想搬,也不能搬。前者是因为那里是他最熟悉的家乡,后者则是因为有村民扬言“要敢搬离村子,我们挖他祖坟!”

    于是,朱之文的悲剧便不可避免,他唯一能做的就是用自己的好脾气和人民币维系与村民的关系。

    朱之文5.jpeg

    朱之文的遭遇让我们看到一个事实,越是底层,越难出头,就算好不容易出了头,也容易被周围的人给盯上和缠上,随时都有被他们拉下去的可能。

    作者苏希西曾在《我为什么要拼命爬出底层社会》一文中,详细讲述了自己逃出农村的心路历程。

    苏希西一家曾住在一个闭塞落后的山村,为了改变贫穷的家境,父母省吃俭用、克服重重盘下一个鱼塘,搞起了养殖创业。

    可是,噩梦在鱼塘快要收获时突然降临,鱼塘被人暗中投毒,所有投资血本无归。爷爷当时就倒下,此后卧床三年,撒手人寰;父亲因此形销骨立,惨无人型。

    鱼头投毒事件发生后,母亲发誓,拼死都要远离那个贫穷且歹毒的农村社会。

    苏希西说,在底层社会,每个人都像螃蟹,相互之间你夹着我,我夹着你,谁也别想先一步爬出螃蟹篓,直至所有螃蟹被人给一锅煮了。

    朱之文,就是那只先爬出篓子的螃蟹,可其他村民却不想让他独自离开,非得紧紧夹住他,从他身上榨取金钱、资源和名气。

    朱之文6.jpeg

    底层,意味着物质匮乏,资源紧缺,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当然也更紧张和物质。

    衣食足而知荣辱,仓廪实而知礼节。一个人连温饱都无法解决,荣誉、脸面和自尊等精神层面的东西就成为奢侈品,不择手段地活下来成为一种动物本能。

    朱之文的遭遇,根源就在于他是那只“先出头的螃蟹”。只要他还在村子一天,他家的大门便不会清静。

    直到有一天,他彻底破产,成为跟周围村民一样的庄稼汉,那便是他解脱之日!

    作者:胡赛萌,好果文化创始人,知名评论人,曾在新闻晚报、教育时报,BBC中文网,联合早报等国内外知名媒体发表评论文章。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4-23 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关注
(匿名发布)
(匿名发布)  发表于 2020-4-23 18:45
山东人所谓的孔孟之乡,
看穿了人间的百态,才知道所谓的孔孟之道,
只不过是在那里讴歌统治者而已,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虚伪,
这个实力活生生的说明了一切,说明了更加真实的情况
也就明白了,为什么古代人说人怕出名,猪怕壮,看来不是完全没有道理呀,
另外有些人,所作所为和想法的确是非常奇葩的,这是难以想象和不敢恭维的,
但是有的时候有些媒体总是喜欢莫名其妙的肉麻的,在哪里欧歌,
就像一枚硬币一样,本来有正面也有反面,但是这个媒体总是肉麻的,看正面忽略方面,这样更符合实际情况吗?肯定不是真正的实际情况,应该是正面和反面一起看,只有这样才能够看得更加全面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