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要求进一步把广大基层干部的手脚从形式主义的束缚中解脱出来,但是痕迹管理仍在加重基层干部的工作负担。
对基层干部而言,时间和精力是有限的,当基层治理实践中文字报表类工作越多,占用其时间精力势必就越多,从事其他方面工作的时间和精力就相对有限。对于基层组织而言,工作的重心在于践行群众路线中的为人民服务, 过多甚至一味做文字报表工作,最终的结果一定是脱离群众,演变成体制内的自娱自乐。因此,痕迹管理加重基层干部负担倒在其次,关键是有脱离群众的重大危险,值得警惕,亟需改变。
近年来,党建及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督查检查考核明显减少,其他工作留痕现象依然严峻。在脱贫攻坚“挂包帮、转走访”工作中,规定干部进村要签帮扶手册、入户要上传照片,并以此作为做好工作的重要凭证,工作现场成了“秀场”,引起群众反感。例如,每逢上级检查,我们都要忙着准备各式各样的档案材料,一年光打印的资料都堆积成山,不免出现疲于应付、敷衍了事的现象。
诚然,痕迹化管理,是工作过程的见证,留存档案资料更是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工作。同时,科学适度的痕迹化管理,也是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激发工作积极性的有效途径,对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精准脱贫工作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但是,如果一味把“痕迹管理”视为“实绩印证”和“考量依据”,则难免会出现“重痕迹、轻落实”的倾向,滋生形式主义弊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