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密集的走访了一些农家书屋。让我对互联网+时代的农家书屋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1.自国家实施农家书屋工程以来,目前,各乡镇,各村都已经配备了农家书屋。
2.根据各村、社区的活动室的情况,农家书屋的面积普遍不大,基本在10-40平方米左右。大多数和便民服务中心、广播室、儿童之家等交叉在一起。
3.目前我市要求每个 农家书屋 至少配备1600册图书,并且每年在适量补充。但由于管理不善、搬迁、借阅、损毁等原因,现在很大一部分农家书屋的书籍 少于最低要求。
4.农家书屋的书籍利用率不高。农家书屋是给农民朋友建的,农家书屋的书籍主要应该面向农民这个群体,当然,还包括留守在家的学生。只有农民和学生读者积极借阅、才能最大程度的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但是,由于互联网+的影响,农民朋友的阅读方式多样化,而农家书屋的图书藏量少,每年政府补充量有限、更新周期长,农家书屋图书的新书率低,很多都是获赠的旧书。书籍对农民朋友的实用价值不高。
不成熟的思考:1.农家书屋管理上亟需明确责任。要明确管理、借阅等制度,建立借阅归还台账,要进行资产登记,保证国有资产不流失,从制度上保证农家书屋正常运转。
2.要整合资源。现在农村常住人口少,加上阅读方式和途径的改变,借阅人数确实不多,在这种情况下,要更加进一步合理资源配置,努力将文化活动室,远程教育中心、妇女儿童之家等结合起来,既节约建设成本,又提高利用率,更加增加规模集合优势。
3.注重资源更新。要合理配备图书,多配备与农业相关的种养殖类图书,同时,适当增加剪纸、织物、插花等艺术类图书;适当增加儿童绘本、寓言故事以及学生阅读等图书,增加实用性和趣味性。
4.适当开展活动。依托读书日,或者各种节日等,在农家书屋开展活动,增强对农民铺的吸引力。还有加强宣传和引导,让大家觉得农家书屋里真的有自己需要的东西。真正提高农家书屋的利用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