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形式主义、新型形式主义在基层的表现形式可谓“层出不穷花样繁多”:开不完的会议、写不完的总结、迎不完的督查、留不完的痕迹;以汇报材料“论英雄”、以督查检查“推工作”,任务层层“加码”而责任层层“甩锅”等等。其中,基层形式主义最严重的危害就在于直接消磨打击了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使我们在基层一线的干部越来越疲于应付,从而产生倦怠心理。而基层的“精气神儿”一旦萎靡,必然会导致在推动各项具体工作“落地”时流于表面,无法扎根,对于化解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确保一方平安形成了“官方阻力”。
中共中央办公厅下发的《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中,第一条要求就是“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思想教育,着力解决党性不纯、政绩观错位的问题”。这是因为政绩观决定思想方法、工作作风。有什么样的政绩观,就有什么样的思想作风、工作状态。所以,割除形式主义这个毒瘤,必须从端正政绩观入手,教育党员干部从思想观念、工作作风和领导方法上找根源,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统一起来,彻底铲除形式主义生存的土壤。
因此,将基层干部从形式主义中解脱出来,彻底为基层“减负松绑”不仅有利于激发干部工作干劲,更是树立了鼓励实干担当的鲜明导向。以脱贫攻坚工作为例,去除束缚扶贫干部工作开展的“表表册册”,干部才能将主要精力全部投入在帮助贫困户脱贫而非“照相留痕”上。我们基层工作人员需要的是全身心的扑下身子、沉下心来扎实完成各项工作考核指标,而非“造景迎查”,需要的是在落实具体工作时力求真抓实干而非再“开会听会”作为推动工作的主要手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