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办印发《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再次对工作纪律、作风方面作出明确规定,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关键时期印发此文件,既说明存在问题的杀伤力不容小觑,也体现党中央要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定决心。
从现状来看,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痼疾仍然存在, “数据资料张口说闭口要““出文件代替贯彻落实”、“考核检查重资料轻实际”等现象还在发生,比如上级部门在基层检查、调研时也形成一把手陪同的惯例,遇到工作繁忙的时候,上级部门也会频繁到基层检查调研,免不了市级部门的副部长来了,区县一级的部长陪,乡镇上党政干部也必须陪同,甚至一天检查来几波人,基层乡镇的干部不够陪,陪同干部疲于应付迎来往送,一天下来感觉很忙,却没有做实事。
为此,各级党员干部还是要不断巩固克服形式主义的思想政治根基,强化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牢固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自觉承担起力戒形式主义的责任,以“人民满意“为评判工作优劣的标准,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上去,“决不做自以为领导满意却让群众失望的蠢事”。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时,要深入基层一线,走到群众身边开展工作,坚决避免“脚不沾地、坐而论道”。
除此外,个别基层干部在开展工作时也存在形式主义。有的干部到贫困户家中板凳还没坐热,简单寒暄几句话,就让群众在帮扶手册上签字,就算完成了一次帮扶,整个过程几分钟,一件涉及群众脱贫奔小康的大事,就在形式主义作风的支配下淡而无味的结束,不仅很难让群众认同扶贫工作,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性得不到体现,帮扶干部也会懒散懈怠,扶贫成效必将大打折扣。
当前,每名党员干部要处理好严防严控新冠肺炎疫情和复工复产的关系,不能因为疫情就不发展,不能因为发展生产而放松警惕,找到处理防疫和发展的平衡点,在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前提下,实现生产效益最大化。2020年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收官之年,按质按时完成脱贫任务,消除贫困和实现小康目标是每位党员干部的责任,唯抱有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责任心,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无限忠诚,才能吓退前进路上形式主义这条拦路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