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700|评论: 0

[诗词歌赋] 【原创】神州山河漫游记 【长卷诗集*131*】

[复制链接]

最佳新人

发表于 2020-5-1 12: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神州山河漫游记 【长卷诗集】

文:金龙施雨


第十一章 天府之国誉神州


24     峨   眉   山

*     帝  王  拜  佛

佛教名山峨眉山  帝王拜佛趣闻添  

不少传说留后世  尤以康熙多佳篇

万年寺中无量殿  殿藏珍宝极罕见  

普贤骑象铜像妙  相传宋太宗赐建

万年寺方丈茂真  太平兴国第五年  

奉诏入京见宋皇  慧眼识得皇后颜

看出皇后怀身孕  恭贺皇帝有后传  

皇帝果然得太子  太宗钦赐金三千

诏命茂真建佛寺  茂真领命精心办  

成都购铜分段铸  普贤铜像运上山

之后香火连年盛  有求必应灵通显  

就连明代万历帝  亦是其母进香还

万历皇帝朱翊钧  登基赐建无量殿  

罩护普贤骑瑞像  保国保民皆平安

题额圣寿万年寺  众僧欣喜志愈坚  

于是改名万年寺  声名大振遍八方

不料乐极后生悲  无穷禅师代方丈  

寺前建起慈圣庵  县城造座观音像

千手观音有气派  大佛寺建更雄壮  

皇帝派人来巡查  钦差大臣不像样

粗枝大叶不细看  回说不见寺模样  

龙颜大怒杀无穷  贪污皇金罪过当

太后重新派人查  证明禅师太冤枉  

钻天坡上洗象池  普贤洗象而名冠

明代初期为小庵  清康熙三十八年  

扩建为寺祭观音  祀大势至与地藏

寺前有个小水池  玲珑清澈六角样  

清初月正老人造  原名明月叫得响

后来改称洗象池  普贤在此洗大象  

石雕白象池边卧  月夜至此心舒畅

恍然来到广寒宫  象池月夜非寻常  

十景之一出峨眉  游人接踵来徜徉

此地初名欢喜庵  欲呼初欢盖攀山  

至此山路稍平坦  游人误为到山巅

初露喜色上眉梢  岂料前途更艰险  

洗象池也曾叫过  天花禅院美名传

一年康熙游峨眉  至此方丈心喜欢  

恭请皇帝赐墨宝  康熙醉眼题额匾

提笔大书一字天  方丈急忙走上前  

皇上这叫洗象池  随从机灵把话攀

这天朗花香之时  喝了酒再写不迟  

康熙一听明白了  于是蘸墨挥起笔

我乃堂堂一国主  小庙之名岂难改  

几笔写成四个字  天花禅院绝大气

也有人说此四字  并非康熙醉错题  

正逢大雪罩峨眉  康熙来到洗象池

和尚高兴直恭维  皇上驾到正逢时  

普贤菩萨显瑞兆  天女散花送福气

康熙听了好高兴  提笔挥写四大字  

天花禅院很端然  从此该寺换名字

后来该寺被火焚  康熙题匾化成灰  

天花禅院重修后  该寺恢复原名字

峨眉山茶更神奇  黛绿悦目茶无比  

玉液泉水来沏泡  芳香鲜洁润心肺

唐僧取经带茶籽  亲传秘法种下地  

康熙皇帝游峨眉  品茶称妙传圣旨

每隔两年要进贡  当年百姓不得采  

进贡当年百姓哭  绿衣姑娘走过来

问明情况施妙法  茶树一绕白纱巾  

满山茶树一片白  康熙皇帝得传闻

下令砍光满山树  然而来到第二春  

茶树长得更茂盛  连砍九年砍不尽

县官亲自动手来  茶果砸得满地滚  

头破血流只作罢  此后再也不贡进

*      高  人  遗  风

古代峨眉多高人  名士隐居传趣闻  

高人遗风世代传  春秋出个楚狂人

唐代诗仙是李白  清代蒋超入翰林  

名人心系峨眉山  趣闻故事留后人

(1)  “楚狂”遗踪歌风台

歌风台在大峨寺  建于明万历初年  

原名叫做福寿庵  康熙十年又扩建

塔亭楼阁都齐具  易名大峨五重殿  

峨眉古刹属第三  康熙皇帝赐嘉联

上联洗钵泉初暖  下联焚香晚更晴  

寺外四周多古树  虬枝龙鳞马尾松

其中一松倔立矗  记载植于唐僖宗  

寺后群峰争耸翠  林静壑幽好风景

唐大历年间及第  太常博士仲子陵  

曾来峨眉大峨寺  读书精习出大名

寺后林中有巨石  高达两丈刻字清  

明代督学王敇书  歌凤台字最分明

还有许多诗刻题  多数很难辨得清  

春秋时期楚国人  博学多识名陆通

雅称接舆有个性  不慕世荣人称颂  

曾写凤兮凤兮歌  讽喻孔子得大名

遂得楚狂到此地  白日凝神来诵经  

晚上独坐吹管箫  引来凤凰喜聆听

附近山洞有老狼  得道之后化人形  

十分嫉恨楚狂人  老狼化人来逞凶

几经斗法败下阵  败后逃进山林中  

楚狂得道升天后  他怕老狼来逞能

就在每年夏秋时  回到这里做法事  

届时每当中午来  山风大作人称奇

林涛汹涌扑天去  山谷回应有气势  

人称山潮驱妖魔  老狼岂敢露影子

于是山潮被视为  丰收之兆最喜气  

后人在他修隐处  建亭名台作祭祀

楚狂歌凤台传说  深深拨动文人情  

唐代诗人陈子昂  不满朝政离京城

踏上峨眉寻仙祖  不遇触景更伤情  

满腹惆怅无尽来  五言绝句笔底生

一曰浩然坐何暮  二曰吾独有峨眉  

三曰念于楚狂子  四曰悠悠白云期

明代文学家杨慎  当年凭吊楚狂人

瞩目接舆歌凤台  绝句五言口中吟

一言楚狂千载士  二言悠悠避世情  

三言蜀山一片石  四言犹存歌凤名

明代还有尹伸士  峨眉寻踪留诗篇  

逃名只合远人间  黄鹄高飞几时还

蚤识千秋传故事  西行应不到峨山

(2)  李白情系峨眉峰

青年李白性豪放  仗剑去国作远游  

李白情系峨眉峰  绝唱峨眉壮志酬

峨眉山月半轮秋  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  思君不见下渝州

开元十二年仲夏  李白登上峨眉山  

身临其境迷人景  惊异峨眉境似仙

慨叹青冥倚天开  彩错疑画出圣现  

向往云间吟琼箫  娇美烟容如在颜

奇想倘逢骑羊子  携手凌白云悠然  

赞叹峨眉邈难匹  神州蜀国多仙山

李白结缘白水寺  峨眉朋友情谊深  

广浚和尚琴声美  打动李白妙诗吟

写听蜀僧浚弹琴  五言律诗赞知音  

首句蜀僧抱绿绮  二句西下峨眉峰

三句为我一挥手  四句如听万壑松  

五句客心随流水  六句遗响入霜钟

七句不觉碧山暮  尾句秋云暗几重  

明月池畔今寺前  尚有广浚弹琴处

还有李白听琴处  优雅琴声传千古  

相传寺周有青蛙  也为琴声所吸住

一个变作绿衣女  偷来学艺将琴拂  

用心操练众青蛙  弹得琴音日臻熟

广浚死后寺周围  琴声不绝妙连珠  

人称此处弹琴蛙  乃得仙气有功夫

各个成为漂亮女  弹琴演唱靓山谷  

李白赞称如仙姬  仙姬美名彪川蜀

唐代诗人陈子昂  被害之后其好友  

史怀一携子昂诗  至白水寺出家后

圆寂前嘱咐弟子  广浚定要把陈诗  

赠与识家传后世  李白下山得其诗

广浚赠诗述经过  李白感动更珍惜  

敬重子昂史怀一  慷慨陈词赋赞诗

一曰梁有汤惠休  二曰常从鲍照游  

三曰峨眉史怀一  四曰独映陈公出

五曰卓绝二道人  六曰结交凤与麟

(3)蒋超苦撰《峨眉山志》

伏虎寺后有小庵  龙凤辉室是静室  

清朝康熙十一年  太使蒋超居此时

易名叫做萝峰庵  一排殿堂婷婷立  

万竿修竹围四周  乔木千棵展英姿

白云朵朵翔蓝天  萝峰晴云绝美丽  

清谭钟岳写诗赞  峨眉十景世称奇

幽境正好学无余  太使虎臣曾结庐  

佛经来迎蹤已渺  长空万里日光舒

清代还有赵熙诗  伏虎寺诗亦生动  

石门台印虎行踪  太使西来住此峰

涧草岩花桥外路  依稀灵隐听清淙  

太使蒋超字虎臣  自号称华阳山人

顺治进士入翰林  为人清正病缠身  

性喜游历到峨眉  坚定愿景埋在心

立志编部峨眉志  内容全面留后人  

呕心沥血伏虎寺  查阅史料訪僧人

又查寺谱探岩隙  收集资料精选遴  

校考写成全山志  峨眉山志二二卷

总计十二万多字  刊行问世海外传  

蒋超为此耗心血  不久病逝辞人寰

蒋超葬于萝峰岭  只有四十九享年  

百姓怀念终不忘  编出故事世代传

相传他是转世僧  僧人就在峨眉山  

祖母梦僧入户来  蒋超刚好出生唤

因此蒋超笃信佛  超勤读书正青年  

曾有僧人告诉他  老师等你峨眉山

后来他住萝峰庵  壁画僧人贴墙面  

画像正是传话僧  原为住持萝峰庵

已圆寂二十三年  那日此僧把话传  

几度兴废萝峰庵  如今修葺换新颜

无数诗人慕名来  题诗作词数百年  

明代学人王世贞  写就五律人称赞

首曰西风三十载  二曰久病一迁官  

三曰晚忆峨眉好  四曰真忘蜀道难

五曰法云晴浩荡  六曰春雪气高寒  

七曰万里堪埋骨  尾曰矢成白玉棺

                         ——【待续】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