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036|评论: 0

苏东坡抗疫救人勇敢逆行

[复制链接]

  【1】

  苏东坡不但在文学方面有乍大成就,而且在医学方面也有很高的造诣,人们称他为“儒医”。他在熟读经史子集、博览诗词歌赋之余,还致力于中医药研究。他熟读医书,什么《黄帝内经》《伤寒论》都熟读成诵,还经常找些民间验方、偏方来参阅。对各种药名、汤头更是背得滚瓜烂熟,倒背如流,对望闻问切之类诊病技术也略知一二。

  这一年的七月下旬,苏东坡老家苏家坝传来一个不幸的消息,在一个大雨滂沱的夜晚,山洪突发,从黄莲埂下来的那条河突然波涛汹涌,漫过堤埂,像一匹脱缰的野马,四处横行,泛滥成灾,所到之处,房倒屋塌,桥断路毁,良田被淹,庄家绝收。

  洪水刚刚退去,又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灾区发生了瘟病,并迅速蔓延开来。一时间,家家户户,一片呻吟;街头巷尾,病人遍地。年轻人四处奔逃,而那些老弱残疾者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只能呆在家里听天由命。

  苏东坡虽早已住到眉州城里,但一直牵挂着乡下的父老乡亲,听说家乡遭灾,他坐卧不安,茶饭不思,整天心神不宁,总想着怎样为家乡父老排忧解难。但是他自学的那点医术似乎还不足以对付这来势汹汹的灾后瘟病。于是,他找来师妹王弗商议,想尽快想出一个解除乡亲们病痛的妙方良策。

  王弗跟苏东坡一样,平时勤奋好学,广泛涉及,尤其是对治病防病的医术药性更感兴趣。难能可贵的是,她还经常跟当地的名医交流医药经验。她跟一个叫庞安时的老中医交往密切,他们常在一起吟诗作对,谈古论今,切磋医学,竟成为异性忘年交。她对从事医疗技术的人非常崇敬,当时瓦屋山下有一位精通医道的秀才叫汪松,经常为百姓治病,而且不计报酬,被当地民众赞誉为世间华佗,当今扁鹊。她亲自登门拜访了这位医德高尚、医术高明的大夫,并把他的家宅称作“种德亭”。她还自己种植草药,在自家院子外辟出一块肥沃的土地,找来了一些草药栽种,什么党参、当归,什么黄芪、百合,什么苍耳、山药,什么金银花,车前草,一年四季常种不断。她亲自除草施肥,浇水灭虫,还不断改进种植技术,试验草药的属性,提高治疗效果。

  正因为这样,苏东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弗。

  听了师兄对瘟病的介绍,王弗感到事态严重,她说:“师兄啊,我们面临的形势相当严峻,这种灾后瘟病来势凶猛,流行广泛,成因复杂,症状严重,诊治起来非常棘手。”

  苏东坡说:“正因为事态严重,才找你来商议呀。”

  王弗皱着眉头说:“你我都是半路出家,自学成医,医术并不十分精湛;而且我们书本知识学得多,实际经验积累比较少,单靠我们二人的力量恐怕难以成事。”

  苏东坡有些沮丧,说:“那该怎么办呢?眼看乡情们遭此大难,我们总不能装聋作瞎,袖手旁观,不闻不问,不理不睬啊。”

  王弗摇摇头说:“国家有难匹夫有责,百姓有苦庶民共担。我们当然不能坐视不理。一定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把他们从病痛的折磨中解救出来,把他们从死亡的边沿拉回来。”

  苏东坡有些着急地说:“既然如此,那该怎么办啊?你这个智多星快拿出主意来呀!”

  王弗说:“人多力量大智慧高,请本地的名医来商议商议。”

  苏东坡一拍巴掌说:“集思广益众志成城,这个办法好。”

  “三个臭皮匠当个诸葛亮,我们请他七八个名医来一起会商,就有了三四个诸葛亮了,还愁拿不出妙招良策来吗?”

  “很好,很好。城里城外的名医大家我们差不多都认识,明天就去请他们。”

  王弗摆摆手说:“别急,还有一件事得先做了再说。”

  苏东坡沉不住了,说:“瘟病流行,火烧眉毛,还不急啊?”

  王弗耐心地说:“心急吃不了烤红著,要让名医们商讨医治瘟病的良方,你得先让他们对你老家发生的瘟病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只有这样,开出的药方才有针对性,才能收到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效果。现在我们只晓得那里瘟病厉害,但是病人的脉象如何,舌苔怎样,大便是干是稀,身上是否发烧,饮水和居住环境清洁与否,这些我们几乎一无所知。这样即使找人来商量,恐怕也很难得出什么结果来。就是开出处方,也只能是隔靴搔痒,翻山打炮,瞎子摸象,未必真能见效。”

  “那咋个办?”苏东坡有些泄气了。

  “我们先深入瘟病流行区去做一番调查,把情况摸清再说。”

  “那又要耽误好多时间,生病的人等不起啊。”

  “常言说磨刀不误砍柴工,弄清病情病因,这是治病的要略,这道工序无论如何不能省掉。”

  苏东坡有些顾虑,说:“深入疫区好是好,就是怕……”

  “怕什么呀?你别吞吞吐吐的,快说。”这下是王弗着急了。

  “我们到了疫区,万一染上疾病,咋办?”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防疫治病需要,有再大的困难和危险也得去。”
     “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好,明天我们就去苏家坝了解疫情。”

       【2】

  苏、王二人不顾个人安危深入疫区做流行病学调查,看望病人,了解发病成因,探寻疾病传播途径和方式,收集的大量资料,写了两大本子。

  回到眉州城,二人马就不停蹄去邀请医生会商。

  名医们很多是久经沙场的老将,见多识广,经验丰富,出手老道,对医治水灾之后的疾病并不陌生。会商中一位九十高龄的老中医献出一剂祖传秘方“圣散子”。他说:“家父在传授此方时曾让我对天发誓,保证永不传人。我当时也信誓旦旦地保证,这药方只能用来给人治病,绝不传授给外人。可是现在,百姓遭灾,大难临头,如无良药救治,得病者非死即残。行医者的责任就是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我怎么能眼睁睁看着他们死于瘟疫?只要乡亲得救,逃过这一劫难,我个人就是遭天谴被雷轰,也心甘情愿,在所不辞。”

  为让受灾民众尽快用上“圣散子”,消灾除病,苏东坡和王弗连夜将此药方抄写在黄表纸上,一口气抄了数十张。第二天他们邀约一批志愿者,赶到疫区苏家坝,张贴于乡场村落,桥头路边,以供乡民自行买药,治疗疾病。

  可是,他们在看望患病的乡民时,发现有的人家,家境本来就不宽裕,遭受洪水袭击之后更是一贫如洗,根本无钱买药。苏王二人又筹钱购买药材,配成药剂,以一副一文钱的低价出售。这药既可退烧,又能止汗,既可开胃,又能滋补,对水灾后的温热和肠道疾病能标本兼治,疗效很好。

  为了防止疫病滋生蔓延,他们根据现实情况,把平时精研药理的心得体会和搜集到的民间验方融会贯通,制作成汤剂,带领一批医生和救灾自愿者走街串村,免费发放给贫苦民众服用,既达到了治疗疾病的目的,又消除了他们无钱就医的烦恼,结果很少有人死于这场灾后瘟疫。

  他们所到之处,乡民闻讯,扶老携幼,蜂拥而出,眼含泪花,跪地感谢。苏东坡和王弗扶起他们,深情地说:“我们生在这里,长在这里,这里永远是我的家乡,这里的乡亲永远是我的亲人,亲人有难,我能袖手旁观吗?做这点小事是应该的。现在大家别忙着感谢我们,最要紧的是搞好卫生防疫,乡亲们要齐心合力,清理垃圾,消除腐物,注意环境卫生,一边防病治病,一边恢复生产,重建家园!”接着他们又教给乡亲一些简单易行的这消毒方法,用生石灰水洒在畜圈禽舍,为居住环境消毒;用青蒿,菖蒲、陈艾等中药煎水洗澡净身,强建身体。

  【3】

  由于苏东坡和王弗的书法超凡脱俗,远近闻名,有些投机取巧者见他们开处方不收费,就备了写有自己名字的优质纸张,假装生病前来请他们诊治,希望借此得到墨迹。苏东坡和王弗明知他们无病求医,却从不拒绝,因为他们觉得可以利用开处方的机会宣传中医药和卫生常常识。

  疫情过去了,用中医讲卫生在苏家坝蔚然成风。苏东坡和师妹王弗抗疫救人的故事也随之流传开来。
20200503_7654073_1588501585569.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