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984|评论: 3

[信息动态] 《白塔秋枫》新书发布会暨蓝光临表演艺术传承中心 揭牌仪式将在成都举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6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白塔秋枫》新书发布会暨蓝光临表演艺术传承中心
  • 揭牌仪式将在成都举行
  •                                       作者:荀超 2020-05-03 09:26


“川剧是我这一生的最爱,是川剧养活了我,川剧使我或多或少成为一个历史人物,我要把我这一生的耳濡目染、重要的事情记录下来,给后人留下一点文字,也不枉我从事川剧七十几年”。已故川剧名角蓝光临先生,是当代川剧小生行声誉卓著、业界公认的表演艺术家。他生前接受接受封面新闻《口述历史》栏目组采访时曾透露,自己最大的心愿是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人生起伏写入书中出版。
而今,凝聚他毕生心血的《白塔秋枫——蓝光临艺术生涯》终于出版了。该书全文50余万字,系蓝光临先生对自己数十年从艺生涯所见所闻的回顾和记录。封面新闻记者从蓝光临弟子肖德美处获悉,5月3日上午,《白塔秋枫》新书发布会暨蓝光临表演艺术传承中心揭牌仪式将在成都举行。届时,蓝派一代、二代弟子将亮相现场,并通过《夫妻桥》、《佛堂托孤》、《石怀玉惊梦》、《牡丹亭》的经典川剧片段,向蓝光临先生致敬。
蓝光临,1935年生,四川广安人。川剧名角,工文武小生,师从曾荣华、彭海清。代表曲目《夫妻桥》、《石怀玉惊梦》等,1963年赴北京演出,轰动首都,受邓小平、朱德、陈毅等人接见。剧评家胡沙题词赞扬他“一曲惊梦惊北京,好似当年魏长生”。1990年至法国讲学川剧,开“川剧出国讲学之先河”。
教学之余,蓝光临最大的心愿是将自己的所学所感、人生起伏写入书中出版。“我这一辈子,看到的就怕忘记,能够记下来,给后人留一些文字,也不枉我这一生从事川剧。”于是他将自己耳濡目染的经历记录成文,取名《白塔秋枫》。白塔,是四川广安的一处古建筑。秋枫,则是温柔的红色。“一是纪念故乡,一是希望文字有所色彩。”这本集子蓝光临先生从50多岁的时候就开始准备,有点什么念头就写下来。几经起伏,这本书目前已经正式出版。
据悉,蓝光临先生从1995年即开始搜集整理资料,并动手撰写书稿文章。几十年来,他书写了数十篇川剧文章,既有自己的从艺经历,也有演艺体验的理论总结,不但有观看演出的评说,也有川剧剧本的创作,可谓品种多样,精彩纷呈。难能可贵的是,作为饮誉中国戏苑的著名表演艺术家,蓝光临先生的这部五十余万字的文集,并非由他人代笔,而是其本人历经数十年笔耕不辍、集腋成裘之作。
翻开《白塔秋枫》,全书共有6编,包括童年记忆、少年经历、黎明前后、感悟之年等。每一编中,作者以自述的方式,以事件为中心分若干小标题,或讲述自己的亲身经历和见闻,或表达个人的艺术见解。该书中,蓝光临先生从不同角度,记述了七十多年来,川剧历史长河中的朵朵浪花,和原野山间的涓涓细流,趣味横生,令人耳目一新。
新书发布会当天,由“最美川剧”平台发起成立的“蓝光临表演艺术传承中心”揭牌仪式也将在现场举行。蓝派弟子表示:“成立传承中心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构建川剧流派体系,进行学术研究;二是传承流派(蓝派)经典剧目,培养青年川剧人才。”此次传承中心挂牌后,蓝派经典剧目传承工程也将正式启动。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更多年轻人了解、走进川剧艺术,整个活动还将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跟观众见面。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5-6 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5-6 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五十年代初原三三川剧社在江津小县城的江声大戏院演出.娃儿班的戏娃儿们最爱看,一曰约几个小朋友去剧院看排戏/王贵昌老师正在敎兰氏弟兄演出杀伯奢一戏带他弟兄专心习学/反复吟唱.再三讲解.耐心引导.可谓攷攷不倦矣!那段西皮二流台词是有别于他人的.至今尚记得几句,即;啊啊老丈讶!(唱);吕老丈且下驴俺陈宫下马 . 手挽手儿把话拉.何进无谋把祸惹下.董卓父儿乱邦家.骁骑兄真算志气大.行刺不成 奔走在天涯.中牟县被我的衙役來拿下.绳捆索绑又戴枷.......至今此词还在江津的玩友坛中演唱.可见当年三三娃儿班的影响力
发表于 2020-5-7 2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