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了八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要求各地引以为戒,把干部干事创业的手脚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桎梏、“套路”中解脱出来,让干部有更多时间和精力干事创业、决战脱贫攻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指出,八起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是当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典型表现。这些受到处理的党员干部,有的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上级要
求重形式、轻实效,脱离实际、不深不细,甚至打折扣、搞变通;有的工作不用心、不务实、不尽力,消极应付不作为,拍脑袋决策乱作为,欺上瞒下假作为;有的“官本位”思想严重,耍特权摆架子,颐指气使,官威十足;有的在推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工作中不敢担当、不愿负责,疲疲沓沓、拖拖拉拉,敷衍应付、作风飘浮,甚至思想麻痹、履职不力,导致疫情反弹,造成严重负面影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开始,全党上下纠正“四风”取得重大成效。然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在一些地方和单位问题还比较突出。究其原因,是一些单位和个人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作风不扎实,制度落实不彻底,服务意识较淡溥。出现了会议一个接一个,检查一波接一波,上级要求下级报送日报、周报、月报、季报,要求事事做工作方案、事事组专卷备查,要求通过QQ、微信、专用APP等载体晒工作痕迹;“一室多牌”“满门有牌”“满墙是牌”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现象。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工作重在落实,上面每部置一项工作,基层就要调查、走访、协调、解决。不少工作还要返复做工作才能落到实处。如脱贫攻坚、信访维稳、房屋拆迁等等。这些工作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尤其是牵涉到群众根本利益的拆迁补偿、环境整治、涉军安置等敏感问题,基层干部往往是苦口婆心、费尽心思地返复做工作也不一定能圆满解决。假若成天做一些无关紧要的开会、迎检、挂牌、贴标语等事情,这些具体工作就没有人做,群众的实际问题就难以得到解决。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持续解决困扰基层的形式主义问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作风保证的通知》要求,将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作风建设的重要着力点和突破口。我们要以此为契机,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为民服务上,用在解决实际问题上。只有这样,才能取得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双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