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4482|评论: 5

23魔方数据:中国各省人的平均血统(附解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5-6 21: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14050lggsr3spmgymggsr.jpg

说明:
1、样本全部来自23魔方祖源用户中已填写籍贯者;
2、基于常染色体基因位点的分析,与Y单倍群、MT单倍群无关,具体请看APP页面的“科学细节”;
3、不包括混血儿,包含父母为跨省通婚的个体,每个省的样本均包含汉族和少数民族;
4、样本较少的省份、自治区、直辖市没有纳入统计;
5、一些省份的样本有地域偏向,如江苏籍用户中就有很多南部样本(高于人口比例)。


结果解读:


1、南北方汉族区分明显。北方省份北汉成分平均达80%以上。南方省份中,广东人平均南汉血统达80%左右。而其他南方省份大致有30%-70%不等的北汉成分,这与历史时期人口流动的单向性(北方南下的居多、南方北上的偏少)一致。


2、浙江北部汉族相对更接近北方汉族而远离广东汉族。这与以往的相关研究[1,2,3,4]基本一致。


3、四川汉族相对偏离北方汉族。但是我们的数据表明四川内部也有很大差异。广元等靠近陕西的地方,北汉成分可达60%左右。而自贡广安内江等地,南汉成分甚至达80%左右,并且是四川血统最“南”的地方(比泸州更南),推测这一带是湖南、广东(客家)移民最集中的地方。

4、相比北方省份而言,南方省份群体内部差异更大,同一个县的不同个体往往血统存在较大差异,这种现象尤其在山区丘陵较为显著,在平原地区就不那么显著。反映了群体之间的隔离。


5、维吾尔成分大体代表了一种北亚和印欧混合的组分(我们的维族样本偏北疆)。该成分在西北、山西(尤其山西北部)等地较多。而这些地区也是历史上匈奴、突厥、回鹘等民族较为活跃的。


6、藏缅成分是从彝族、纳西、藏族中“提取”出来的。这种成分与历史上的氐羌民族可能是比较接近的。该成分在川渝、北方相对集中。在甘肃尤为集中。


7、拉祜族的血统处于何种位置?前期研究我们发现拉祜族相对接近傣族,现在看不完全是。拉祜族作为藏缅语族使用人群,融合了不少侗傣成分,但也有不少原始藏缅成分,因此不像傣族成分那样过度集中于南方。


8、韩国成分大体上反映了一些与北方汉族共享的成分。该成分没有明显的东西偏向性。


9、内蒙古的蒙古族成分并不多,原因在于我们的蒙古族参照系为外蒙古人(并且进行了提纯),而内蒙古的蒙古族很多更接近北方汉、通古斯。


10、傣族成分相对来说与壮族比较接近但也有很大差异。目前仅发现一例傣族成分超过50%的用户。该成分在两广最为集中。其中,广东省该成分最高的是粤语汉族。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11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5-7 1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东西
发表于 2020-5-7 22:03 | 显示全部楼层
川北阆盐西地区是四川盆地常染最偏北的地方,比周围都明显北了一圈,和北部的广元、汉中基本能平滑过渡,但是向南、西、东对比都形成了一道明显的“断崖”。这道“断崖”以外的绵阳、遂宁、南充河东地区恰好都是明末清初受战乱最严重的地区,现在的居民多数是清初的湖南移民。
在川西成都岷江河以西的居民常染也显著比河东要偏北,但是又没有川北阆盐西那么北,这一带的居民也是明代土著后裔。推测在明代,从阆中一直到成都西部的都江堰是连续过渡的,北方成分从最高的剑阁开始,向成都都江堰方向是逐渐降低的,而非今天这样在绵阳南部、德阳、成都市区形成一道突然下沉的河谷。
发表于 2020-9-14 15:38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9-22 17:31 | 显示全部楼层
咋发这么多哟
发表于 2021-9-30 11:58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