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青白江青泉镇的“火把”剧社,是从新都石板滩拆迁后,搬到过来的。说到火把剧社好多人就想到了草台班子,“火把”是存有一点希望的意思,只要火把不熄灭,川剧的火种就在。 以他们的亲身经历拍摄的电影《活着,唱着》,今年就要在全国公映,他们自已演自已,故事非常感人,用他们的话说就是只要活着就要吃饭,就要一直唱下去。 电影《活着,唱着》,原于成都市新都区石板滩镇一个民间川剧班子,讲述了赵晓丽的她的“火把剧团”十多年几经辗转,坚守在成都乡间舞台,执着追求艺术的感人故事。戏班子成员平均年纪过五十岁,大多自小学艺,尽管有人开过茶馆,餐馆,卖过百货,去江浙流水线上做过工,但最终还是回到了这个舞台。于他们而言,川剧就是平凡生活的英雄梦,是谋生的手艺,更是一种生活的尊严。 他们搬迁过来有十年时间了,一个星期在这里演三天,洛带古镇演三天。观众基本上都是当地上了年纪的老人,妇女很少,更没有年青人。清泉剧社从最初的一百四十多人的观众,到如今只有七十多人了,每年老人都在减少。一般都是下午演出,老人来了凭“入场证”进场,泡一杯茶看一下午的川剧。入场证价值十元,由退休的原公社老书记负责记录,演到精彩处还有老人上台献花,一束塑料花十元,这就是他们演出的全部收入。剧社有十二个人,每个人一天的收入就几十块钱,能够免强维持基本生活。 早在2012年纪录片《民间戏班》就深深的打动了邓婕,也打动了张国立,于是 ,决定把赵晓丽剧团的故事搬上大银幕,并请到了华裔导演马楠执导。 马楠数次来成都,与剧团一起生活,剧团演员之间的浓厚感情的他们面对生活的积极态度感动着他,他说:“这些普普通通的人,有着柴米油盐的烦恼,他们是真正的艺术家”。 《活着唱着》于2019年6月17日在第22届上海电影节“亚州新人奖”单元,提名最佳影片,演员赵小利获最佳女演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