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增强旅游的“仪式感”。在完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等公共文化设施的同时,结合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动员民间文化艺术爱好者,定期在邛窑、文君井、文君广场、河滨公园等文化节点自主举行器乐、舞蹈、诵读等活动,并加强市民文明素质的养成教育,共同营造优秀旅游城市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
在打响天台山特色旅游品牌上。天台山有“九十里长河八百川,九千颗怪石两千峰”的万千景象,是玩水休闲的极佳去处。但是,天台山在旅游市场上始终缺乏应有的影响力与吸引力,究其原因,根源在体制机制一直没有理顺,关键是旅游基础设施及配套始终薄弱,重点于景点及产品的开发打造缺乏规划与力度。有鉴于此,第一,要创新体制机制。天台山景区最初是由旅游局管理,之后成立景区管委会进行管理,后来又有中盐集团参与投资开发,管委会沦为“二当家”。2016年,景区从中盐集团收回后,成立了天(台山)平(落古镇)局进行管理,其间又涉及到文旅局、旅投集团的职能与工作。这种职能交叉、权责不明的体制应该是难以管理和经营好天台山(当然包括平落古镇)景区的。要解决这一问题,最好还是成立单一的景区管委会负责景区的开发、管理与运营,文旅部门牵头做好规划报批和行政监督与执法,旅投集团只负责融资或与其他公司合作投资开发,而不能介入景区具体事务。而景区则以门票质押归还融资或依法以核心景区之外配套项目的开发与经营权来置换。
第二,要完善设施配套。重点是交通问题,由于特殊的地理山体结构,天台山几乎不可能建设环形交通系统,而且无论是在前山或是后山,都不太可能架设索道——破坏景观不说,同样不能解决山上的交通问题。因此,一方面应该允许自驾车上山,但要限制数量,比如整个景区的容量是一万辆,那么只允许六千辆车上山,以避免拥堵及秩序的混乱。其余则乘坐公共交通,旺季或节假日无论是否满坐或有无乘客,都必须坚持15−20分钟循环发车——不按时发车及出行不便是之前最大诟病。同时实行机动定点及预约发车,以便游客及时上山或于各景点间往返。二方面对景区游道、厕所等设施实行改造升级,提高其通达性、安全性与便利性,比如,西川绝壁游道的恢复,山门至等乐安游道的改造、醉石林片区(包括银顶峰)及香草叠溪游道的升级等。三方面是实施景区宾馆饭店的提档升级,用政策引导山上有条件的宾馆饭店升级为四星以上,大部分宾馆饭店达到三星标准,其余农家乐(比如中胜寺杂乱的农家乐建筑)要全面改造升级为特色民宿。尤其要注意解决好环保问题,切实保护好一山清水。同时,应启动山下及天台后山的宾馆饭店及特色民宿的规划建设,以分散山上游客并满足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第三,打造大天台山景区。一是进一步按规划开发好景区新景点及体验性项目。打通十八里香草沟,形成玩水旅游环线,完善银顶峰设施,增加登高望远项目,拓展香草叠溪向玉霄峰纵深发展,开发露营、酒吧、篝火等参与性、体验性夜生活旅游产品。重点可在醉石林、花石海片区实施现代光电展演景观工程,以拓展和丰富天台山夜生活。与此同时,结合天台山小九寨片区野生茶花观赏,规划景观绿化工程项目,比如,在适当区域成片栽种樱花、红枫、垂丝海棠、石榴和银杏、漆树等,形成春秋两季赏花观叶景观及摄影打卡地。相应地,在主要游步道周边栽种景观树种,在提升景区整体品质的同时,解决好淡季“无景”及参与体验性问题。二是开发山下旅游项目。可研讨论证在天台山下与天台山场镇上游处修建人工湖,一方面增加景区景点与水上游乐项目并改善山下小气候;另一方面可在沿湖开发旅游度假项目,配套特色民宿,拓展天台山景区容量。三是依托全国重点保护文物石塔寺石塔(红军长征纪念馆)及楠木溪和天府红谷,大力开发天台后山避暑休闲、度假康养旅游项目,促进天台山大景区及品牌的真正形成。
在推动南宝山景区形成上。南宝山与地处河谷的芦山大川镇相邻,具有一定的高原气候特点,非常适合避暑休闲。而羌旅移民的迁入,又为南宝山带来了别样的民族风情,这是天台山景区所没有的活态人文景观。但南宝山要真正成为一个成熟的开放式景区,有几个方面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首先是交通问题。从油榨到南宝山直至大川,包括从水口到南宝山,山区公路蜿蜒曲折而宽度不足,从火井古镇到直台村及金花村(都为羌旅移民村)的道路也是坡陡路窄,应该下大力气予以拓宽改造,以解决节假日的交通顺畅问题。其次是住宿问题。南宝山及羌寨农家乐的数量、设施与档次普遍偏低,政府应出台政策引导新建或改造以中端为主的特色风情民宿,以满足休闲避暑游客的需求。第三是参与体验性的民族风情项目不足。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强引导培训,以营造浓厚的特色民族风情,增强南宝山休闲体验旅游的对外吸引力。
在提升平落古镇品质上。平落古镇既没有丽江和大理古城的地理气候优势和民族风情,也没有周庄或凤凰古城那么厚重的名人文化及院落,更没有平遥古城或乔家大院宏丽的建筑及规模。在许多人眼里,平落古镇就只是川西平原的一个小家碧玉而已。但正因为如此,她可能更为亲民,更适合日常休闲。找准这一定位也许才能明确平落古镇旅游发展的方向与路径。就目前而言,平落古镇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旅游秩序的整治,特别是诚信经营教育。欺客宰客、价格虚高与服务态度差已为许多市内外游客所诟病而不自知,这对平落古镇的负面影响是比较大的,当地政府和管理部门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切实加以解决。其次,要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及旅游配套。同天台山一样,天(台山)平(落古镇)局与镇政府及文旅部门、旅投集团的关系必须理顺,明确权责,简单最好。否则,多头管理,越管越乱。而且,平落古镇的参与体验性项目及配套设施急需完善和提档升级。同时,对古镇的景观绿化、美化,包括对秦汉驿道、冶铁遗址、金鸡谷、卢沟、花秋山的道路及景观绿化都必须作出富有特色的科学规划,在逐步推进中不断提升平落古镇的特色品质。第三,做好夜生活文章。结合平落资源特色,认真规划夜生活项目及区域打造,比如,大力引导扶持娱乐性酒吧,形成规模效应,定时定点开展互动性文艺展演、水上游乐活动等。这种让游客留下来并融入富有参与特色的夜生活之中,应该要作为平落古镇旅游的重头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