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紧扣民生之本,在就业扶贫上下真功。把优先支持贫困劳动力就业摆在突出位置,继续大力实施安全有序返岗“春风行动”,积极开展“三进三帮”就业促进专项行动,提供“务工信息+健康体检+外出专车”一条龙服务,推动外出贫困劳动力加快返岗。经过摸底,已外出务工和计划外出务工9462人,截至目前,已外出务工9068人。通过鼓励和引导企业、农村生产经营主体吸纳贫困劳动力就近就地就业。新开发公益性岗位593个,安置就业593人。 二是夯实农业基础,在产业扶贫上出实招。抢抓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围绕建设成渝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大抓现代农业园区、工业园区、电商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现代种养、生态扶贫、乡村旅游等特色扶贫产业。认真组织贫困群众开展春耕生产,最大程度减轻疫情对春耕影响。新建粮油基地1500亩、提灌站3座,发展稻渔260亩,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基地2个,免费发放鸭苗50万只。1家省级扶贫龙头企业、2个扶贫车间已全面复工。 三是立足增加收入,在消费扶贫上辟新路。扶贫商标完成认证32个,用标产品49个,预计5月底完成34个以上。支持“以购代捐”“以购代扶”,引导广大干部、职工、社会群众购买贫困村、贫困户农产品。引导设立扶贫专柜2处,以扶贫门店为载体,组织抖音、快手等平台进行贫困村产品的直播销售,重点推出稻渔、竹笋、油茶、柑橘等特色产业,土陶、豆杆、酱油等地理标识产品和花椒、麻糖、豆丝糖等特色“四川扶贫”产品,今年1-4月据不完全统计销售金额达38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