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大学生增负,是对考研同学压上最后一根稻草!
全国政协委员提案要给大学生增负。全国政协委员、河南农业大学校长张改平院士给2020年全国两会带来了《关于为中小学生减负、大学生增压的提案》,其中要求对大学生两项具体增压:科学增加课程难度,适度拓展课程深度,说白了就是增加知识的广度和深度。 要搞清楚大学生为什么考研就累得要死不考研却闲得要命。当今中国大学生在学习上分两极:要考研的,就从大一开始一直冲刺考研,普遍多把大学前三年半的一半时间和主要精力用于英语四六级和考研外语,把另外时间和精力多用于考研的其他科目,对学校所开课程普遍都是糊弄(因学不成能力)。不考研的,因大学不再要求必须过英语四六级,就完全省出了考研的时间与精力,就成天无事可做,有的进而醉生梦死。在这种情况下,再去给学生增加知识上的学业负担:既有可能把考研学生彻底压跨,又不能让不考研学生转为爱学习。 西方高校给大学生增负搞宽进严出是让学生都有真才实学。西方是搞把知识融于实践中去教成学生身上应用能力的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打好了两个基础:一是培养了从小自理、成人自立的实践自觉性,直接表现为大学生自觉打工;二是培养了“把所学知识经过自己的实践验证来消化成自己的知识,并据所学知识的应用能力来考试答题”的自觉性,使成绩能基本反映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以此为基础才形成了“课堂知识教学+课外学生实践”的西方大学教学模式:课前学生打工,有了课堂教学要求的相关实践;课堂进行专题式讨论教学,用相关理论去指导解决相关实践问题;课后学生打工,把所学用去实践检验来消化成自己的知识。这种教学模式只适于西方大学教师:不是照本宣科,而是要把知识经过自己的实践性理解后才按照自己的理解来向学生讲授。西方这种增加“知识”广度与深度的大学严出法,就让书呆子老师当不成高校教师,就让没学成应用能力的学生考不及格。 中国高校给大学生增负只是东施效颦西方大学。中国是搞只知识不实践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普遍既不会打工又只据死记硬背文科知识和抽象理解理工科知识来答题:故中国大学不能照搬西方大学教学模式,要采取直接把知识与实践结合的中国大学模式:就是直接到实践中去让学生做着实践过程来从中教学相应知识,并且考试就到实践中去让学生用相关知识做成实践并从中讲出道理。既让不考研的都能认真学习;又让考研改革成只要认真学习且想搞科研的都不用专门准备就能考上。 杨贵元,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