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资阳市的安岳县,是柠檬之都,佛像石刻之乡——全县69个乡镇无一没有石窟。如果将境内的佛像首尾相连,足足有5公里长。而那么多的石窟的开凿年代竟然始于五代、延至唐宋和明清。
安岳石刻,光彩夺目,但却掩藏于深山:分布比较零散,极具文物价值的古旧景观,分布在安岳县的东西南北方;保护力度不足,风化严重;10个石刻较为集中的目的地,大部分都要走一段乡道,道路很窄且难行;宣传和知名度不足。
都知道大足宝顶是世界文化遗产,5A级旅游景区;而安岳石刻才被评为3A,目前少人知晓,推荐喜欢石刻的朋友趁早去欣赏。
今天给大家介绍我推荐的10个石刻景点。包括:卧佛院、毗卢洞、圆觉洞、千佛寨、华严洞、茗山寺(又名虎头寺)、木门寺、玄妙观、孔雀洞、宝相寺寨等。
安岳-1:玄妙观
玄妙观位于安岳县鸳大镇白羊山麓。距安岳县城20公里,鸳大镇5公里。
玄妙观开创于唐代,是我国道教造像胜地,摩崖造像分布于一蘑菇状的平顶巨石周围,前后各长约10米,左右长约6米,高约5米,顶平。四面立壁凿为造像龛、大小龛窟达79个,石刻造像1293尊,全为唐代的精美雕刻。
安岳-2:卧佛院
卧佛院位于安岳县八庙乡卧佛沟。距安岳县县城北40公里,八庙乡场镇5公里,地处安岳、安居交界处。
卧佛院在长约一公里的卧佛沟两侧高约20米的崖壁上,其造像区长达865米,龛窟142个。有石刻造像1613尊,石刻佛经15窟,以唐、五代作品居多。
以唐释迦涅槃窟(俗称卧佛院)及刻经(包括《大唐东京大敬爱寺一切经论目序》)最具价值。
卧佛沟的卧佛,全长23米,堪称世界左侧卧佛之最。整个造像定格了释迦牟尼涅槃时的场景。卧佛面目安详平和,袈裟上的衣褶只用了寥寥几笔的线条,勾勒出洒脱气质。反观卧佛身后的20余尊菩萨、力士、天龙八部像,或恸哭、或悲戚、或静穆、或沉思,表情精准,无一雷同。
卧佛院并不大,但老非认为卧佛及其它雕塑十分精美。
安岳-3:木门寺
木门寺位于安岳县石鼓乡木门村清泉山麓,距安岳县城北20公里,八庙乡卧佛院4公里。
始建于明洪熙元年(1425),是集古建筑景区和自然风景为一体的旅游区。
木门寺构建十分奇特,木构大殿套着无极禅师亭。石亭除大门外,其余古建构建均为仿木的石刻。木门寺这种仿木结构的石建筑,为世所罕见,是现代建筑学者和雕刻艺术家研究、鉴赏的不可多得的实物史料。
木门寺正在维修,但这种殿中套亭的、仿木结构的石建筑,老非认为从建筑师角度非常值得一扫!
安岳-4:圆觉洞
圆觉洞位于安岳县岳阳镇金花村云居山上,距县城东南1公里,省道206线直达景区。
始于唐代,盛于五代、北宋,因有北宋时期开凿石洞雕刻十二圆觉而得名,是集石刻文化、自然景观、科普教育、游客接待中心为一体的综合性风景旅游区。
现存窟龛103个,造像1933躯,唐、五代、宋时期作品居多,以释迦、净瓶观音、莲花手观音三尊6米多高的大像最为壮观。现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距离城区非常近,添加的景区门、各种雕塑花里胡哨,老非人为真不怎么样。但进入石刻区域,那三尊大像十分漂亮。想象当年没有风化、颜色依旧的时候,必然更加令人动容!
安岳-5:宝相寺寨
从安岳县城东门汽车站出发,沿安(岳)内(江)公路,往圆觉洞方向南行3公里,就到了岳阳镇望城村。
公路右边立着“望城村”路牌。自路牌前行100余米处,靠右有两条小路:一条顺着公路边的山梁朝上行几十米,就进入宝相寺寨;一条顺着寨墙根往下走300米左右,就到了净慧岩。
安岳-6:千佛寨
千佛寨位于安岳县城西北2.5公里的大云山上,因山顶四周天然形成的岩寨的崖壁上雕刻有大小佛像3千余尊而得名。
千佛寨唐代名“栖岩寺”,清代康熙年间更名“千佛寺”。千佛寺原有殿宇5重,千百年沧桑,几经兴废,至1974年,一精神病患者又将仅存的大雄宝殿付之一炬。只留下了寨崖上那几千尊造像,故群众又称它为千佛寨。
造像十分精美,值得一扫!
安岳-7:毗卢洞
毗卢洞位于安岳县城东南的石羊镇赤云片区油坪村塔子山上,距县城45公里。安岳至大足的公路横穿塔子山脚。
毗卢洞其实是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和观音堂的总称,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宋代匠师们在此冗石凿窟,开凿龛窟20个,造像区长达118米,现存摩崖石刻造像465尊,分别集中于毗卢洞、幽居洞、千佛洞、观音堂和玉皇阁内。有碑刻18通、崖墓10座、佛塔2座。
毗卢洞内的紫竹观音(俗称“水月观音”、“风流观音”),像高3米,雕像造型别致,袒胸露肌,跷脚而坐,似一位妙龄女郎,给人以倜傥而不轻佻、温雅而又端庄之感,具有人的美、神的仪。同时,其刻技水平炉火纯青,充分展示了北宋时的科技水平,光学力学原理运用娴熟。该雕像成为石窟艺术皇冠上的明珠,被誉为“东方维纳斯”。
这个紫竹观音记载是北宋时期的作品,但里面看场子的老爷子说是按照武则天的肖像制作的,故而坐姿风流。老爷子会带着你各个角度看佛像,认真到让你脚印踏脚印地观摩,说是感觉各自不同:有10岁的、成年的、女人的、男人的;还得意地说欧美的、台湾的、香港的什么杂志、什么电视台、什么什么人来过等等。其实老非以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觉得她美就好。从保存的角度,水月观音算是很好的了:风化不算严重,色彩尚存。
安岳-8:华严洞
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安岳县石羊镇箱盖山上,距石羊镇6公里,距安岳县城56公里。
华严洞建造于宋代,因内刻“华严三圣”而得名。开凿于北宋建隆元年(960)的华严洞和开凿于南宋嘉熙四年(1240)的大般若洞两大石窟,内有宋代造像159躯,历代碑刻题记24处。
华严洞造像,以密宗为主,是释、道、儒同窟造像,题材达39种。其布局严谨,造型奇妙,动静结合,虚实得体,采光科学,殿堂似的石窟灿烂辉煌,气韵生动,在中国石窟造像中独树一帜,是北宋石刻艺术精品,是安岳石刻旅游区造像窟中最大的、保存较完好的洞窟。
因为洞窟外有殿,虽然华严洞规模不大,但造像保存较好,十分精美。
安岳-9:孔雀洞
孔雀洞位于安岳县双龙街乡孔雀村孔雀寺岩壁间,与茗山寺景区相邻,距县城60公里。
这里沟深岩险,绿树成荫,是远近闻名的避暑胜地。
明代隆庆四年(公元1750年)僧崇智在此建寺。因先人刻有孔雀明王,故命名为孔雀寺。其洞依岩而凿,高4.7米,宽4.3米,进深2.7米。
孔雀洞石窟主尊——佛母孔雀明王头戴化佛冠,结跏趺坐于孔雀背上。四臂,左边第一手持莲花,第二手持吉祥果;右边第一手举于胸前,手指已残。左右侍立二天王。后壁墙上雕饰供养天人及帝释天大战阿修罗的场景。其精美程度甚至高过了大足石刻同类题材的石窟造像,无疑是中国西部安岳石窟中的一朵奇葩!
其洞依岩而凿,高4.7米,宽4.3米,进深2.7米。有大小龛窟8个,造像75尊,碑刻题记6处,集中刻于孔雀洞、三佛洞、阿弥陀佛洞、观音经变龛和地狱变龛内。此处造像开创于北宋,最引人注目的是孔雀明王造像。
当年孔雀洞能保存下来,全靠一户洞外的人家。文革时期人们说要炸毁孔雀洞,但由于这户人家居住于此,孔雀明王洞连着其厨房无法单独销毁,所以孔雀洞就这样保存了下来。真是功德无量!
特别提示:最好先到孔雀洞,再问路去茗山寺,否则容易绕路数十公里,还得自己爬山上茗山寺。
安岳-10:茗山寺
茗山寺,又名虎头寺,位于安岳县顶新乡民乐村的虎头山巅,距安岳县城60公里。
因“唐道佛骨禅宗更播于名山”造寺得名,该寺始建于唐元和年间而盛于北宋。是集石刻文化、登山观景、求知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旅游区。
造像系北宋作品,绝大部分保存完好。此处现存摩崖造像63躯。单个造像34躯。另有明、清碑刻题记29处。造像总长达350米,气势宏伟,石像高大,其中高5-7米8躯,1-4米的50躯,均雕刻有造像,或佛祖,或菩萨、金刚、力士。佛祖、菩萨多为慈眉善目,神态安详,宝冠装饰无一雷同。
即便是风化较严重,但茗山寺的雕像依然令人赞叹!
据说安岳石刻是大足石刻的鼻祖,据普州志(清乾隆年间)记载,盛唐时期,普州(今安岳)产石匠,喜信佛,在各乡均有石刻之风。然临近县大足自然资源更加丰富,逐有大批普洲人氏到大足谋营生。对石刻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