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决战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将全部脱贫,这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在各级党委政府以更强力度推进脱贫攻坚的同时,各级纪检监察组织也要秉着越到最后越要把监督抓到底抓到位的信念,狠抓腐败,不让其成为脱贫攻坚的“绊脚石”。
织密监督网,压实扶贫责任,走好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贫困的根源在于“思想”上贫困。一些贫困村、后进村党组织涣散、党员党性意识差,想着“天高皇帝远”,并没有真正为贫困百姓着想。还有些地方的扶贫干部想着已经脱贫了,就盲目乐观,未把扶贫责任扛在肩上,出现了“歇一歇”的情况。织密监督网,对责任落实不力的,严肃追责问责,对有松懈麻痹的,“紧一紧”其神经,督促“一把手”自觉担起责任,强化扶贫干部们的责任意识,层层抓好落实,凝心聚力在“为贫困人员干事”上,坚决走好扶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织密监督网,督促扶贫干部转作风,确保真“扶贫”。有些扶贫干部在没有深入调查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需求的情况下,就盲目跟风,造成扶贫资源的浪费。看到一则报道“陕北一个贫困村,大力发展红枣产业,但近几年红枣连续遭遇歉收或滞销。当地政府为了扶贫,仍鼓励增加种植面积,导致红枣不但没有收成,农民还得为烂在地里的果实发愁。”这种扶贫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急需治理治理。织密监督网,压实纪检干部的监督责任,及时发现、遏制扶贫领域的不正之风,督促扶贫干部转作风,切实以高度的政治自觉落实各项扶贫举措,确保“真扶贫”。
织密监督网,狠抓“微腐败”,为脱贫攻坚“添码加力”。 扶贫领域的腐败最令人痛恨也最寒群众的心,但往往个别扶贫干部就要“钻空子”。有的觉得涉及金额又不多,自己又不是什么大官,应该不会被发现;有的觉得自己做得很隐蔽,别人难以察觉;有的觉得我用的是国家的钱,又没有损害贫困群众的利益……殊不知,此类种种“微腐败”最易酿成“大错”,也最损害党群干群关系,是最不应该的“腐败”。织密监督网,紧盯扶贫中的这些“微腐败”,斩断伸向扶贫资金的“贪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让“微腐败”无处遁形,让“苍蝇”无缝可叮,让扶贫不再走形式,让扶贫干部真正“干事”,切实为脱贫攻坚“添码加力”。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已到最后的冲刺阶段,还需我们乘势而上,坚持高标准不动摇,织密监督网,把监督的触角延伸到脱贫攻坚的各领域、全过程,为推动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加油助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