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街头艺人正式回归成都街头。
成都打算让更多不同特长的人加入到街头表演的队伍。
5月29日下午,成都宽窄巷子,石嘉佳成为疫情常态化防控后第一个正式走上街头的成都街头艺人。她选了不需要看歌词的《月牙湾》开嗓,时隔4个月,成都街头终于又响起了熟悉的声音。
记者从主办单位了解到,周末三天,成都街头艺人在首批开放的来福士、大业路、大悦城、东郊记忆、西宸天街、凯德广场、银泰in99等七个点位正式回归,包括派星儿、火锅弟弟等30多位艺人分别亮相。
重生:靠音乐养活自己真的太好了
石嘉佳,知道她的朋友或许对她的艺名“小石头”更为熟悉,她在抖音拥有10余万粉丝。当天下午的宽窄巷子,也有不少看了抖音预告追随而来的粉丝。“线上唱歌和线下的感觉肯定是不同的,互动是我们艺人表演很重要的环节。”石嘉佳告诉记者,除了喜悦之外,有一种真正活过来了的感觉。现场的她也十分兴奋,不断和围观的游客、粉丝互动。
石嘉佳从四川音乐学院毕业后,成为一名职业的声乐老师,在红火的选秀综艺里,有些练习生就是她的学生。成为持证上岗的街头艺人以后,石嘉佳最大的变化,是认识到街头艺人并不是街头卖艺、乞讨的人,“但目前还是有很多人对此抱有误解。”或许正是想扭转人们对街头艺人的看法,石嘉佳坚持在表演的时候不打赏。
所谓“打赏”,是在表演时将支付二维码摆在地上,观众若觉得好,可以象征性地支付一点费用作为支持。疫情发生前,街头艺人小高每小时的打赏,大约在100元左右。他是一名全职街头艺人,也是B站up主,没有演出的几个月,他回到了广元老家,做做视频,也当当吉他老师,挣些外快。
与石嘉佳不同的是,重新走上街头的小高不仅有重新唱歌的喜悦,在经济上也终于得到了新生。他坦言很久没有见过如此多的人,已经有了一年多街头经验的他竟然还有些紧张。
23岁的小高记得最穷的时候每天只有9块钱生活费,街头艺人的表演为他的生活带来了转机。去年12月,他上传了两个在成都街头唱日语歌的视频,在B站大火。线上带动线下,也因此慢慢有粉丝能在街头认出他。目前,靠着街头表演、视频营收、兼职吉他老师等工作,小高的收入已今非昔比。“能靠音乐养活自己真的太好了!”他感慨道。
困局:点位流失下需要新的思考
自2018年成都街头表演艺术启动以来,已招募艺人7批、299组、371人,设立表演点位60个,街头演出6000余场。成都街头艺人不仅在成都街头巷里颇有声望,在国内其他城市,也拥有高知名度。5月29日下午,从南京来成都旅行的李小姐正在驻足围观石嘉佳的演出,她告诉记者,很早她就知道成都街头随处可见街头艺人。
承办方成都市文化馆街头表演艺术项目负责人冯韬认为,街头艺人管理目前采用自主排期,选时间段、选点位的方式,最大程度上给予了街头艺人自我管理的自由。或因为此,成都街头艺人的报名一直火热。“第8批次还未正式开放,但报名后台就已经有300多名艺人参与。”
除此以外,坚持优中选优也一直是评委团的标准。街头艺人已经培养出了不少“网红”,包括抖音粉丝两百万的黄鑫、《中国好声音》哈林战队选手王宇等。
但在受欢迎的同时,成都街头艺人表演想要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也遭遇到了不同的困境,最显而易见的便是点位人气的流失:因为完全是市场化的标准,一部分人流量本身不大的点位逐渐被艺人淘汰,而一部分点位又涉及到扰民的风险,也被越来越少的艺人选择。
疫情期为承办方带来了冷静思考,如何在未来增设更多有价值的新点位,创造更多新的可能性,成为成都市文化馆的首要目标。
探索:让街头真正变成风景线
据文化馆工作人员介绍,今年还将计划招募两批街头艺人。与以往不同的是,新增的两批街头艺人中,将增设非遗文化、街舞、杂技、口技、绘画等表演形式,带动各项文艺创作的发展,也让更多有不同特长的人加入到街头表演的队伍里,活跃城市文化。(权益在线)
扩大不同表演门类的启发主要来自成都特色街区的画廊艺术,“在某些区域,一整条街都是画廊,画家被邀请到街头进行作画,不少游客驻足围观,我们想,街头艺术不应局限于音乐,任何艺术形式都有走上街头的可能性。”冯韬介绍道。
成都街头表演艺术经过两年多的摸索,已经形成了艺术氛围。在冯韬看来,最典型的表现是现在已经开始出现自发性街头艺人表演:他们没有持证、也不会在规定的点位表演。值得欣慰的是,城市管理部门也不会对这些未持证的表演者做过多的干涉,“只要他们不扰民、不妨碍交通和秩序。我们非常欣慰,成都是一座具有包容性的城市,这对扩展街头艺人的生存空间将大有裨益。”
这样的感受同样在表演艺人身上得到认同,“现在的成都已经慢慢有了国外街头演出的感觉,越来越规范,越来越有氛围。”石嘉佳说道。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徐语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