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曾经有这样一位夫人。她的丈夫曾经是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将军,但最后却惨遭断头的下场;她本来作为抗日英雄的夫人,在新中国成立时却因此遭遇牢狱之灾,从此很少再提他丈夫英勇的抗日事迹。这位夫人就是王志芳,而他的丈夫,就是抗日时期有名的抗日英雄陈中柱
https://ss1.baidu.com/6ONXsjip0QIZ8tyhnq/it/u=25445407,2368947857&fm=173&s=AC523BC2EC37349E0300341A03005091&w=640&h=449&img.JPEG
https://ss2.baidu.com/6ONYsjip0QIZ8tyhnq/it/u=37398161,3892752304&fm=173&s=CB3102C500172DDED668E4270300A041&w=640&h=430&img.JPEG
陈中柱是江苏盐城建湖人。1928年,22岁的他进入黄埔军官学校,成为第六期学员。1931年,陈中柱从黄埔毕业后,被分配到国立中央大学做军事教官。在中央大学期间,陈中柱认识了南京姑娘王志芳,1932年,两人结为伉俪。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陈中柱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战地特种团第3总队团长。1938年,陈中柱参加了著名的台儿庄战役和徐州会战。后来,受苏鲁皖游击总指挥李明扬的委任,陈中柱任该区游击总指挥部第四纵队少将司令。
1941年春,苏鲁皖游击副指挥李长江率部叛国投敌,在泰州城架起机枪,强迫各纵队司令起誓效忠于他。李长江还以升任中将师长及扬州专员为诱饵,要求陈中柱随他投日。一心救国难的陈中柱自然不肯,当夜,他乘机潜出,直奔四纵队驻地,将部队转移到里下河泰县与兴化交界的东边城、西边城一带,与李明扬会合,继续坚持敌后游击战争,他的夫人和两个女儿,也随同部队成功转移。
身中六弹壮烈殉国
1941年6月初,日、伪军分几路扫荡,围剿苏鲁皖游击总指挥部,他们的目标直指陈中柱及其所部。
那时,王志芳已怀孕七个月,身边还带着6岁的大女儿,这时从前方传来的全是坏消息,时任团长的五弟勋武受伤,另一个团长阵亡,但是陈中柱仍然沉着指挥战斗。
6月7日,四面枪声不断,部下报告陈中柱,从老阁方向开来十几艘鬼子汽艇,而武家泽方向,敌人又卡住了我军前进道路,炮弹已经落在了船边,情况非常紧急。陈中柱当机立断,要率领部队突破包围。他匆匆将妻子和女儿托付给一名叫杨凤高的卫兵,就离船上岸去了。
王志芳与丈夫这一别,竟成永别。由于日军来势迅猛,陈中柱所部未能及时转移,遭到日军围攻。陈中柱率部苦战,退至武家泽一带遇日、伪军拦截,在带着卫兵迎敌时,不幸身中6弹牺牲。
敌人在打扫战场时,发现了陈中柱的遗体,就割下他的头,带入泰州城,去日军司令南部襄吉的指挥部领赏。
战斗结束后,王志芳找到丈夫阵亡的地方。当时,战场已经清理完毕,尸体被就地掩埋,陈中柱的无头尸,被当地老百姓用门板钉了一口棺材安葬了,坟头上还插了一块木牌,写有“陈中柱将军”的字样。王志芳请人打开棺材,看到丈夫身上的白布衣裤上满是早就凝固变色的血块。
深入虎穴取回丈夫头颅
王志芳找了一条小船,将丈夫的尸体运到了泰州。她含悲忍痛,设法通过认识的人与南部襄吉联系。对方答应将陈中柱的头颅还给她,并约定日期让她去取。
到了约定的日期,王志芳带着六岁的大女儿陈璞,在别人的陪同下前往泰州城外的南部襄吉司令部。到了那里,只见大厅的香案上供着一只木匣,内装一只大口瓷瓶,陈中柱的头就泡在药水里。王志芳上前就要拿走,南部不让拿,说要举行一个仪式。他叫他士兵列好队,由他上香、行礼。礼毕,南部问翻译:“陈司令有几位夫人?”翻译答:“仅此一位原配夫人。”南部听了以后,才叫一个日本兵把木盒子捧给王志芳。
接过丈夫的头颅,王志芳心如刀绞。南部襄吉说:“我们是两个国家,陈司令为他的国家,我是为我的国家。但我们崇敬他的英勇,要学习他的精神。”南部襄吉看到王志芳的肚子很圆,像是快要生产,就问王志芳有几个孩子。王志芳说有两个女儿。南部襄吉说,希望她生个男孩。
王志芳将丈夫的头颅捧回城外的小船,将丈夫安葬在泰州西门外西仓桥下第十根电线杆下一户姓唐人家的田里。
国共两党都追认他为烈士
1945年8月,抗日战争胜利,国民党政府批准陈中柱为烈士,追赠中将衔,并召开了追悼大会。
陈中柱在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的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民族生存,抗击外辱,以身殉国,在他牺牲46年后,1987年2月14日,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陈中柱为革命烈士。陈中柱的遗体也由泰州迁葬到盐城市烈士陵园。
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陈中柱名列其中。
百岁老人心系家乡
著名抗日英烈、“断头将军”陈中柱的遗孀王志芳经历了种种大风大浪,再回首,已有百年。尽管王志芳以及子女现旅居澳大利亚,但他们始终心系家乡。
立志抚养好三个子女
1941年陈中柱牺牲后,王志芳在当年9月顺利产下一子,取名承志(现为“陈志”),望他继承父志,像陈中柱那样忠勇为国。
此后,王志芳带着3个孩子就住在泰州,靠着李明扬每月发给两石米的微薄抚恤金,艰难地维持生活。她立志抚养好三个子女,以告慰丈夫在天之灵。
1945年抗战胜利后,王志芳带着三个孩子回到南京娘家居住。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后,曾为中柱召开过隆重的追悼会,并追赠陈中柱为中将军衔,王志芳和子女享受烈属待遇,居住在南京市三牌楼狗耳巷9—7号。
1949年,王志芳决意留在南京。
王志芳最大的特点就是坚强,无论处境怎样,她也从不抱怨。王志芳曾被下放到淮阴泗洪,在那里,她学会了缝纫,能做衣服,当地村民对她都很好。
1962年,二女儿陈琪因夫妻团聚移居国外,自1980年后,王志芳和儿子陈志一家先后移民澳大利亚,长女陈璞也在退休后到了澳洲。如今,老人家儿孙满堂,目前已是五代同堂,儿孙在各自的事业上、学习上都各有所成。
1987年,江苏省人民政府追认陈中柱为革命烈士,国家民政部为陈中柱颁发了“革命烈士证书”。随后,陈中柱的遗骸由泰州迁葬到盐城市烈士陵园。
捐资助学不忘家乡
虽然远在澳洲,但王志芳时刻关注着国家和家乡的发展。
1999年,王志芳老人捐资30万元在家乡盐城建湖设立“陈中柱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后又捐资5万澳元,用于改善家乡教育环境。2015年,王志芳及家人又在盐城中学设立100万元“陈中柱王志芳奖学金”,当年,24名品学兼优的学子获首届奖学金。
回乡过100周岁生日
2016年3月20日是王志芳100周岁的农历生日,陈志本想带着母亲坐邮轮在澳大利亚、新西兰一带旅游,但王志芳执意要回国、回乡。生日当天,在旧址狗耳巷附近的虹桥饭店长虹厅内,王志芳见到了一位位老朋友。
4月3日,王志芳和儿女来到泰州,在新四军东进泰州谈判纪念馆,老人家对这段历史记忆犹新;在市烈士陵园,老人家看到陈展的丈夫的照片,不禁湿了眼眶。
目前,泰州市烈士陵园新设了陈中柱烈士墓,并计划设置陈中柱塑像。
陈中柱的儿子陈志说,这是他第一次重回泰州,发现泰州为纪念抗战做了大量工作,各项纪念设施也很有特色。
“我见证了母亲赴敌营取回父亲头颅的过程,往事历历在目,真的佩服我的母亲。”陈中柱的大女儿陈璞说,“我从1939年到1945年生活在泰州,外孙女婿也是泰州人,我们一家跟泰州真的有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