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2369|评论: 2

[四川发展] 高义奎:火井茶馆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10 12: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火井茶馆文化
高义奎

旧时,百里崃山交通闭塞,经济贫困,文化落后,娱乐缺乏。但是,那时火井高场就已是“邛州西路第一重镇”。其时高场,文化娱乐场所大概只有茶馆、赌场了。
说起高场的茶馆,倒也有其特色。民国时期的高场独有一条两里长而窄小、弯曲的老街。街上有六七家茶馆,如“亲仁茶社”、“顺江茶馆”等,还有几家未命名的茶馆,如下场陈显之、中街亢华轩、上场杨纯之等开的茶铺子。其中,以亲仁茶社最有名。
亲仁茶社,位于火井回龙桥北面的盐神殿前,是火井袍哥八大公口总社“正俗社”所开设,其实属于火井袍哥码头的门面和联络站。茶馆里很热闹,尤其是逢场天人来客往,呼朋唤友,笑闹之声不绝于耳。茶房灶上的几个炊壶滚水不断,提炊跑堂掺茶的“炊哥”(茶倌)吆喝呼喊,应接不暇,生意可谓兴隆。每个茶客面前摆放的是清香四溢的盖碗茶,素雅的清花瓷茶碗安放在光亮的青铜制茶船子上,十分别致。民国末年,正俗社就曾派半边街的杨朝安在此负责管理亲仁茶社。
那时,茶馆里常有清唱川剧的来助兴。这是高场茶馆的一大特色。
高场以前有唱“板凳戏”的,也就是既爱好川剧,又会唱川剧的一帮人聚在一起,随着铿锵悦耳的川剧锣鼓阵阵响起,演员不化装,坐在板凳上,字正腔圆地唱起川剧来,因此,当地俗称为“板凳戏”。唱板凳戏的人,大多于晚上或逢场天,聚集在茶馆里坐唱川剧。人们又称这种文娱活动为“打玩友”,这就是高场民间的“川剧玩友”班子。   
那时,在火井享誉一方的川剧玩友班名叫“纯如堂”。民国时期,正俗社总舵把子陈芷渊支持陈天赐等人组织纯如堂,其主要演唱人员有唱“挂须”的陈天赐、余光兴,唱“花脸”的何德堂,反串“小旦”的男青年陈朝德,还有胡仕全、寇世华、刘发荣、罗鸿勋等,逢场天,大多在茶馆里打玩友。每逢袍哥码头上有外地客人来拜访,更要打玩友凑热闹,尽地主之谊,以表热情欢迎。纯如堂经常演唱的川剧有《南阳关》,《王宝钏》、《长生殿》、《活捉王魁》、《营门斩子》、《四郎探母》、《单刀赴会》,等等。在茶馆里,只要精彩的川剧锣鼓一打响,全场立刻鸦雀无声。演唱人员在板凳上一坐,便开始唱起川剧来。演唱者声音清脆响亮,随着变化的锣鼓声,时而悠扬婉转,时而高吭激昂。演员声情并茂,眉眼传情,赢得人们的阵阵喝彩。如果是在晚上,都要唱过二更天才歇台,茶馆里的人们也才意犹未尽地慢慢散去。
“讲评书”是高场茶馆的又一大特色。讲评书最有名的先生是个外地人,大约50多岁,只知他姓罗,不知其何名,绰号“莽莽”。此人说话十分风趣,口齿伶俐,为人和善。在高场,莽莽的评书讲得很好,生意红火。据说民国末年,莽莽就靠三寸不烂之舌,凭手中半尺“见枋”(讲评书用的“惊堂木”),就在高场“德盛客栈”先后住了半年多,真可谓厉害。但凡莽莽笑嘻嘻来到茶馆,在前面讲桌边一坐,茶馆里很快就坐满了人。人们都很喜欢听他讲评书。他经常讲的内容是《彭公案》、《七侠五义》、《封神榜》、《三国演义》,等等。他讲的“杨香武三盗三九龙杯”、“五鼠闹东京”、“水擒白玉堂”、“关云长过五关斩六将”、“申公豹脑壳反转逗”等故事,活灵活现,精彩动人。莽莽讲故事时,总是爱别出心裁,格外添枝加叶,整出不少花点子(故事情节),讲得生动传神,格外引人。好些小孩儿听了,总爱模仿他讲剑仙侠客的手眼身法:“呀、呀、呸!一道白光,闪上房廊,飞檐走脊,遁影无踪……”,真还学得有模有样。可见莽莽讲评书的艺术水平之不同凡响,以及影响之深远。
莽莽讲评书,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当讲到最精彩之处时,只见他突然手举“见枋”,重重一拍“啪”的一声,随即高呼:“要知后事如何,咱们下回再说!”大家正听得津津有味,评书突然闸板,个个意犹未尽,真是吊人胃口,只好等下次再来了。这时,跑堂的炊哥高喊:“先生口舌辛苦,各位大爷逗钱!”说罢,手举茶盘沿场转一圈,茶客们丢进茶盘里的钱也很可观。
高场的茶馆里还有一大特色,就是常有打“金钱板”者光顾,也给茶馆增添了许多乐趣。单说民国末年,就有个外地人,绰号“周金钱板”(姓名无考),常在逢场天来茶馆演唱金钱板。这个周金钱板,40开外年纪,瘦削身材,中等个头,白净面庞,一脸“烟灰”(抽鸦片烟)模样,说话略带女人的声音。他唱的金钱板内容繁杂,各种各样。唱得最多的是“恶媳妇疟待老婆婆”、“穷孝子敬奉双亲”、“恶婆婆疟待小媳妇”,有时也唱些《聊斋》里的“狐狸精缠上穷书生”,“吊死鬼报仇惩恶夫”,等等。只要周金钱板两只手拿着三块竹板一敲,悦耳的“啪啪嗒,啪啪嗒,啪啪嗒嗒、啪嗒嗒……”的声音响起,紧接着,他略带女人味的尖声震惊全场。刚才还闹哄哄的茶馆,马上就清风雅静了。周金钱板唱金钱板的声音非常好听,有时拖声卖气,有时细语轻声,时而竹筒倒豆,时而慢火煎鱼……非常吸引听众。他还经常连说唱带比划,配上各种自然而滑稽的动作,扯嘴掉角,挤眉弄眼,摇头晃脑,手舞脚蹈,引得众人哄堂大笑,乐不可支。他却纹丝不笑,故作镇静。一场下来,也要收不少钱。
    在高场的几家茶馆里,还有一个极为特殊的奇异人物,他就是专门卖“杆杆烟”(零烟)的“烟娃子”。烟娃子,据说是油榨乡人,不知是何姓名,一般人都叫他“矮子”,年龄约30多岁,身高不到四尺,大头阔额,方脸塌鼻,眼圆嘴宽,腿短腰长。肩下斜挎一个蓝色旧布包,包里装着许多“水烟”(一种散烟丝),胸前拴一张大兜围腰帕,兜里斜插一大把点火烧烟的“纸捻子”。纸捻子是用火草纸裹成象筷子大小、一尺多长、中有小孔的纸棍。他一手拿着长嘴(长约三尺)铜烟袋,一手拿着一根已着火的纸捻子,在茶馆里穿行,随时将三尺长的烟嘴递到茶客嘴边,满脸堆笑地乖叫一声“大爷,请烧烟”,接着,便伶俐地把纸捻子吹燃,给烧着烟。有人吃了三五口烟后,随手给“矮子”一点小钱。只听得一声“道谢了!”矮子的长烟嘴又去另寻新的买主了。时不时又有人高喊;“矮子,这儿来一杆”!“大爷请稍等,来了!”随着矮子甜甜的回应声,长烟嘴便迅速伸了过去,接着,又是装烟,吹火,烧烟,矮子一连串熟练而麻利的动作,很快又换来一些小钱。矮子在人群中来回穿梭,脸上总是机械般堆着笑容,长烟嘴东指西点,随着几声抽烟的“咝咝……”声过后,几许小钱又揣进了矮子的衣兜。这更是高场茶馆里一道特别亮丽的风景。
今天,一走进火井高场,随处可见装修一新的时髦茶楼一家赛一家,如“古镇茶楼”、“友林茶楼”、“祥云茶楼”、“迴龙茶庄”,等等。但闻茶香四溢,欢笑阵阵,麻将声声,彰显着改革开放赢得山乡百姓生活的悠闲。
崃山茶叶香飘四海,茶馆文化古今传承。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6-15 09:2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老把茶馆和茶馆文化写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发表于 2020-6-15 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茶馆小天地,江湖大舞台
    --过去,茶馆既是头面人物高谈阔论的地方,又是商人或社会组织联络之地,也是打锤割孽评理的场所,更是庶民百姓休闲娱乐之所......
      如今,茶馆越来越高档,包装越来越豪华,没有说唱的艺人,少有百姓光顾,更多的是富豪们是打牌娱乐的嘈杂声......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