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7942|评论: 7

[原创·贴图] 九曲流泉今何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6-21 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九曲流泉今何在


小时就听说我们大营山有营山十景之说,我以前最早听说是的是枇杷夕照,因为封窦琵琶寨离我们老家很近,很小就知道琵琶寨,所以营山十景最早听说的便是琵琶夕照。(我以为琵琶夕照是指琵琶寨的山名,后来才知道琵琶寨其实古来就多枇杷树,枇杷夕照是枇杷树的枇杷夕照,而不是琵琶寨的琵琶夕照。我最初想当然的那个琵琶夕照,与县志所说的枇杷夕照其实是有误的。)
后来慢慢大概知道除了琵琶夕照外,还有太蓬山,芙蓉山、翠屏山、景阳山等景观。营山山多,在古代还不兴搞旅游开发的时候,从明代就已经开始有了人们公认的营山八景,实在可以想象那时的营山其实还是自然风光很美的。
但那时候我也并不完全知道古时我们营山的十景到底是哪十景,后来在县志上终于知道了我们营山十景的全部古称:
太蓬仙迹,翠屏耸秀,云凤呈祥,九曲流泉,芙蓉晓日,石牛卧岭,龙马归槽,枇杷夕照,景阳晓钟,朗池夜月。
以上营山十景是到了清朝时候,县志所记载的十景。
其实,早在明代万历县志上那时记载只有八景,称之为营山八景,它们是
双蓬仙迹,翠屏耸秀,云凤呈祥,九曲流泉,芙蓉倾晓,石牛卧岭,龙马归槽,枇杷夕照。
明朝那时只有八景,并且太蓬称为双蓬仙迹,芙蓉称之为芙蓉倾晓,后来到了清朝县志,就变成了营山十景,又增加了石牛卧岭,朗池夜月两景。石牛卧岭应该是回龙苏红林搞桃子树的石牛山那里,石牛山自古就认为是我们营山的龙脉从那里过来的,所以古人很看重那里的风水朝向来脉。朗池夜月具体是指哪里,我还有些恍惚,估计多半是指现在西月湖那里吧!
现在终于知道过去营山十景的全部名称了。
其实那些地方也都知道,甚至也去过,但真正结合古代命名的景观,却还没有几处是好好去看过的。
我相信时间自古到今一直都是以这样的速度和节奏在往前流逝的,我们世间的生命从古至今都是一样在生老病死中代代相传的。作为我们普通人活过了,死掉了,都会很快就在掩埋的泥土之下化为尘埃,销声匿迹的。但在营山做过邑令,知县,或者当过书记县长的官员们,则一个个都会被写进营山县志里来的。个体的生命,在虚空的时间面前是非常渺小的,即使最后能够被留进《营山县志》这样的人也是非常少而又少的。往往县志上一个邑令,书记,县长,如果是平庸之辈的话,最多就留下一个名字而已。如果有特别政绩,则可能会多写几笔,但也通常言简意赅,寥寥数字而已。
所以,古今对比,单从县志上的这样官员们所作所为来对比的话,就只拿过去古人留在县志上所取的那营山十景之名,以及他们所题的诗咏,便可见那时的古人其实比我们现在的人更有文化内涵和品位,甚至审美情趣和内心精神追求都远比我们现在的营山人要浪漫丰富得多。你看我们现在的人,只知道追逐名利,又哪里在近代的县志上留下如他们那般的风花雪月的传闻轶事呢!现在几乎每一届政府长官都在搞政绩工程,但又有多少可以几十年,几百年地留存在营山大地,留存在一代一代续写的营山县志之中呢?
在我对那些景观的了解印象中,过去称之为十景的景观,现在很多因时间漫长,人为自然的改变,其实都已遭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而不复存在了,我们最多只能在过去的十景中去追忆想象曾经的繁华盛景。
十景之中,可能我最陌生的便是九曲流泉。
所以昨天扶贫归来,看见路边有九曲的路牌,便好奇顺着路牌寻去,想看看当年的九曲流泉到底在哪里。
县志上记载有九曲流泉,那里有九曲山。去到那里之后,才知道那里过去还有九曲寺。车到尽头,看见一处荒置许久的待建寺庙,这里便是九曲寺。
这里离县城不远,几乎是一片平坦之地,县志记载的九曲山,其实就是很小一个小山包,在我眼里它小得、矮得,应该连山包都算不上。要不是眼前有三棵古老的大树默默地活立在眼前,默默以一种自然的古老生命力量悄无声息地向我彰显着时间的久远、岁月的沧桑,我真的不会相信这里曾经还有一个叫九曲庙寺的地方。
但眼前看见的这三棵至少都在上百年以上的老树身影时,我就不得不相信这便是早在明朝时候就称之为八景之一的九曲流泉的景观位置了。我在明朝遗留下来的县志里知道它是最古老的营山八景之一,所以,我知道我已经寻找到了古老痕迹的所在,不由心中油然而生一种历史的庄重感。
紧挨正在修建之中的九曲寺的第一棵大树,是一棵老香樟树,树太高,大概高在十五米之上,估计至少上百年,也没有挂牌。因昨天只是一心想去好奇看看九曲寺,所以对于这三棵树没有来得及仔细去看。
修建之中的九曲寺,估计已经停工很久了,估计是没有钱才停修的吧!闲置很久的脚手架,零乱的砖头,砂石,还有已经修好的一部分寺庙殿堂,两相对照之下,更显出一种现实无奈生存之中的荒芜冷清之感。
因为寺庙还没有修成功,所以寺庙紧闭,看不到人影。也听不到晨钟暮鼓的焚音世界。只有旁边一丛热烈绽放的黄金菊在雨后的轻风中,展开生动可爱的姿势,任由我的手机随意近拍。
站在这里,眼前是一片绿色的稻田树木与不远处的营山新城四处扩张蔓延的高楼大厦紧密连接在一起,准备新修的九曲寺在县志记载的九曲山上,站在这里,四处远眺,周围是一片绿色的平畴,可能是今年的瘟疫闹得太凶,很多外出打工的人都回来了,所以眼睛里所看到的远处是绿油油的庄稼稻田,这倒是我这些年很少看见的一片农村庄稼茂盛的景象了。现在的乡村到处都是茂盛的庄稼树木,布谷鸟的叫声,从看不见的绿色视野里一阵阵清脆悠扬地传来,倒是远近绿色稻田上空不时有飞起几只带些仙气味道的白鹤不紧不慢地舒翼张翅,在它们的无人领地里自由飞逐嬉戏。而视线远处,则是群山如列阻挡了我原本就有些近视的视线。
离这里不过百米处还有三棵老树,过去看那三棵树都至少应该是有两三百年历史以上的黄葛树了,居中的那老树上吊了一口很古老的寺庙报钟,或许也应该叫做晨钟。不知是哪种金属铸成,满身锈蚀斑驳不堪,充满不为人知的沧桑之感,在我的眼里,这便是真正的古代遗物了。这里有简易的遮阳棚,还有留守的居士。一番交谈之后,才知道这里便是以前真正九曲寺的所在地,以前的寺庙早就不在了,只有深埋在地里的天井石头还在原地,临时搭建的遮阳棚外还保存着过去没有毁完的几件石碑雕刻之物,走过很多地方,也看过很多地方,看过太蓬,写过白塔,在时间岁月面前,世间很多东西在漫长的时间面前都是不堪一击的。我们营山这块土地上,千百万年以来,应该出现了很多的人,也发生了很多事情,但最终到现在真正所遗留下来的东西,现在也就只有太蓬山那些差点被完全毁掉的摩崖石刻,杨上容所修建的白塔,县志上曾经所记载的很多东西,现在早就看不到了,所以对于眼前的这些竟然还赫然出现在我手机镜头里面的老树,过去遗留下来的残缺石刻之物,自然就觉得珍贵,也充满感慨。
但我最感兴趣的还是传说中的九曲流泉。
但眼前的树木庄稼所构成的自然植物世界实在太茂盛了,我的视线根本就无法去从这眼前的万绿覆盖之中,去寻找到当年的九曲流泉到底是怎样在眼前“清溪荡漾抱城流,曲折弯环去复留。”
穿僧衣的居士告诉我有关九曲流泉的轶事,九曲寺所在的位置,是九个山包逶迤而来如一条龙的龙头位置,顺着这里下去,便是龙入水的九曲所在的流泉小河,我下去看了传说中的那条九曲流泉,其实就是一条很小的河沟,估计以前古代的时候,至少在明清的时候,这条自然流淌的河流应该还是比较大也比较深的,只是经过几百年时间的人为变迁之后,现在的河道宽窄深浅也比不上以前了。不过,水流依然还在。也就是说县志上所记载的九曲流泉,其实一直都这样在日夜流淌。据说当地人把这条水流叫着九曲黄河,我只是听居士这样认真的说,但我从未听说过这样一条河流。
所以对于居士之所,暂存疑惑。
也不知道当年村民是怎么叫这条河流的?以后有机会一定去好奇问问。
因为那条水流实在太小了,所以在地图上还找不到它到底叫什么名字。
关于九曲流泉和九曲寺的传说,在县志上除了那几首咏诗之外,其他并无多余记载。所以这里听居士之说,也只是当乡野传说而已。

psc (12).jpg
psc (13).jpg
psc (2).jpg

psc (1).jpg
100839iffjol9lpi9ffifl.jpg
psc (9).jpg
psc (3).jpg


psc (6).jpg
psc (7).jpg
psc (8).jpg
psc (10).jpg
psc (11).jpg
psc (14).jpg
psc (15).jpg
psc (16).jpg
psc (17).jpg
psc (18).jpg
psc (19).jpg
psc (20).jpg
psc (21).jpg
psc (22).jpg
psc (23).jpg
psc (24).jpg
psc (25).jpg
psc (26).jpg
psc (27).jpg
psc (28).jpg
psc (29).jpg
psc (30).jpg
psc (31).jpg
psc (32).jpg
psc (33).jpg
psc (34).jpg
psc (35).jpg
psc (36).jpg
psc (37).jpg
psc (38).jpg
psc (39).jpg
psc (40).jpg
psc (41).jpg
psc (42).jpg psc (43).jpg psc (44).jpg psc (45).jpg
psc (46).jpg
psc (47).jpg
psc (48).jpg
psc (49).jpg
psc (50).jpg
psc (52).jpg
psc (53).jpg
psc (55).jpg
psc (56).jpg
psc (58).jpg
psc (59).jpg
psc (60).jpg

psc (61).jpg

psc (62).jpg



看完这里,便要离去了,听说回去的路上还有一座踏水桥。
听这里的人说,这座踏水桥过去只要涨水淹过了踏水桥,整个营山城就要被淹。还有这里涨再大的水,附近的水田都淹了,但踏水桥都不会被淹的。
踏水桥的名字,我在县志72座桥的记载里面也看到过。
既然来了,当然要去看看。
在乡民的带路下,踏水桥终于找到了,就一座很久就无人居住的破烂瓦屋旁边有一棵长势衰弱的老黄葛树,据说是很老一棵黄葛树,也没有挂牌,这里看见的几棵树都没有挂牌保护,如果从时间上来说,两三百年以上的树龄,怎么都应该算是真正的名木古树了。不过眼前这棵树长得很枯弱,据一个老人说,他小时看见的这棵树枝丫把整个大田都覆盖了一大半,并且黄葛树的根从踏水桥的石板桥中间硬生生地穿过去,一直顺着田埂延伸到对面去了,后来是有人把长在石桥里的树根砍断了,我从未听过这样神奇的事情,以为是老人故弄玄虚一点都不相信,谁知那位老人急了,忙下到桥下的水沟里,弯腰到石桥下去摸索看了一阵子之后,就一定叫我也下去看桥下面的老树的残留树根,我好奇下去,顺着他的指引,看石桥下面缝隙处所残留的树根,果然当年粗大的树根残体至今都还留在上面。
踏水桥其实是很小一座石板平桥,应该是由两块厚实的石板紧紧拼在一起做成的过路石桥。大约宽不过一米,长最多两米,不过石桥桥板非常厚实,大约有一两尺厚,下面中间位置有一敦实的桥墩,桥小的河沟自然也就很小,其实就是一个小溪流水沟而已,但人们却把这里叫着踏水河。
因为下面的水流叫踏水河,所以上面的桥就叫踏水桥。
桥里水流下面也就一米多高,水流很浅,不过一尺来深,但溪水两边自然植被茂密厚厚遮盖,水流就藏在厚厚的绿色下面安静地无声流淌。
踏水桥在当地人心里都很有神奇有名,但我回来对照县志看踏水桥的记载,却不是我现在所看到的这座踏水桥。县志上记载了两座踏水桥,但方向和距离,都不是这座踏水桥。
县志上治北的桥,从距离远近来说,也只有一座叫双河桥的有可能是。但这里又明明没有两条河流,所以也可以肯定不是了。
所以我现在所看到的踏水桥,在县志上其实是没有记载名字的。
不过从当地人口中了解到,这座踏水桥应该也很有一些历史了。
这座桥边有一棵很古老的黄葛树,据说以前这里还有一座庙。但县志上好像没有记载,也不知道过去的事实是怎样的了?
不过这棵老黄葛树现在依然还在,也许当地人所说的踏水庙也许是真有过吧!
psc (4).jpg


psc (5).jpg





psc (63).jpg


psc (64).jpg
psc (65).jpg
psc (66).jpg
psc (67).jpg
psc (68).jpg
psc (69).jpg
psc (70).jpg
psc (71).jpg
psc (72).jpg
psc (73).jpg
psc (74).jpg


psc.jpg
























psc (51).jpg
psc (54).jpg
psc (57).jpg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6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6-21 11:3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6-21 11:33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县志,哪里有卖的?
貌似档案馆只能借阅,甚至都不借。

年味推荐官 2014年度优秀版主 2015年优秀版主 2016年优秀版主 2017年优秀版主 2018年优秀版主 2021年优秀版主 2023年优秀版主

发表于 2020-6-21 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作品,谢谢发帖分享。

发表于 2020-6-21 20:14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20-6-22 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了回老家的路...

谢谢楼主的探访,谢谢楼主的长篇叙说;

 楼主| 发表于 2021-11-26 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话说营山,欢迎朋友们提供线索史料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