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五月初五为什么叫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为什么叫端午?
午,甲骨文像舂杵,就是舂米的木棒。《说文》解释为牾,即抵触、违逆之意。五月阴气午逆阳气冒地而出,所以五月又叫午
月。午又同五,五日也叫午日。端就是开始。五月五日为午月的笫一个午日,所以称之为端午。端午正值盛夏,众人出门晒太阳,所以端午又称之为端阳。
“ 端午”一词最早出现于西晋名臣周处的《风土记》:仲夏端午。端,始也,谓五月初五。
端午成为节日,据闻一多先生考证,源于古代浙江一带人的图腾节庆活动,活动以划船竞赛为主。后来楚国大夫屈原在端午这一天投江自杀,为悼念他,端午节就更广泛地传播开来。
担心江里鱼蝦吃掉屈原遺体,人们便往江里投放食物,后来演变成包粽子。往江里投食物需要划船,于是赛龙舟活动也就更
受水乡人推崇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