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时候,紫禁城的雅安金丝楠木(神木)采伐
在青衣江上,金丝楠木漂运水运同样历史悠久——罗光德 1950年2月雅安解放后,西康省有大量木材扎排外运。森工部门为减少公路运输压力、节约运费,利用青衣江水系漂运木材。 “1951年至1952年,雅安外漂木材每年数千立方米,以杉材为主。1953年外漂木材增至1.7万立方米,1954年猛增至8万立方米以上。小规模的雇工扎排已不适应大规模的外漂需要,因而西康省伐木公司成立专业木排运输队。 雅安扎排方式较多,因水势大小、木材规格而异。木排以横担木数根,按一定间隔横向固定,用纤藤捆扎,再镶箍头(亦称龙筋),此为木梢底盘(亦称底排)。再在底排上重叠捆扎木材一至数层,加载层数以水势大小而定,水大时层多,水小时层少。每个木排运量多者20多立方米。在初漂阶段木排载量较小,随后根据水势的大小增减木排,运至乐山后再并成更大的木排直漂重庆。 “1957年雅安森林工业局撤销,乐山水运分局为接运宝兴森工局的木材,在水中坝设雅安水运处。此时,青衣江下游直至乐山皆设有收漂工队赶漂和清理,木材漂至乐山即可收尽。” “雅安水运处每年从雅安起,一边扎排,一边赶漂,沿途清理至乐山。计材方法是由宝兴森工局和雅安水运处双方派人,在雅安羌江大桥设置探照灯,昼夜点件计数,以平均材积计算交材数量。至1965年宝兴森工局结束生产,青衣江漂运木材的历史亦随之结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