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崇退役军人,国家正在以法律和文件等形式予以保障,但在和平年代退役军人要享有真正的尊崇必须得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只有这样赢得的尊崇才至高无上!
笔者的身边生活着一群极其普通的退役军人,他们和全国的退役军人一样,默默无闻的工作和生活着,看似平常却非同一般,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用实际行动,浓墨重彩的写下了“退役了的军人依旧是兵!”
退役军人杨育书,社区居民把他当儿子
四川省资阳市2019年“资阳好人”授予给了退役军人、社区网格员杨育书。宣传部门在给他的颁奖词中这样写到:杨育书用平凡的举动,帮助他人,用个体力量,汇聚社会温暖,他视社区居民为父母,社区居民把他当成自己的亲生儿子!
2017年12月28日,小北街66岁的空巢老人姚女土突发心脏病,情况十分危急。杨育书接到求救电话后急忙赶到老人家中将她送到资阳市雁江区第三人民医院抢救,在三医院住院急救后,因医院不具备心脏搭桥的条件,杨育书立即与医院相关人员协调开启“绿色通道”,很快为老人办好转院手续,即时在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进行了心脏手术。住院期间,杨育书昼夜守护在老人身边、直至康复出院。老人及其家人十分感动,特制一面锦旗:“人民公仆,情系百姓”送到了社区。
去年1月15日晚8点多,社区老人高谭君在家中不慎滑倒,当即摔断左手腕,剧痛加上患病的左腿,躺在地上无法动弹,老伴又因长年心脏不好,无法将他扶起。
高谭君第一时间就给社区网格员杨育书打电话,杨育书接到电话后火速赶到,为高谭君穿戴好衣服,背着他来到楼下,找到楼下餐饮店的老板,协同开车将高谭君送到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
杨育书推着轮椅上的高谭君做了多项检查,确认左腕腕关节移位、粉碎性骨折及骨裂,当杨育书给高谭君办完所有住院手续后,已是晚上12点过了......
第二天一早,心系高谭君病情的杨育书又匆忙赶到医院,推着他进行CT等复查,回到病房后,杨育书一会扶着高谭君上厕所、一会儿抱着他躺到床上;一会帮他穿衣、洗头,忙里忙外的连水都没喝一口。医生、护士都把杨育书当成了患者的儿子。
如此“小事”杨育书做了很多,很多 。用社区居民的话说,杨育书比我们的亲生儿女还要亲!因此,这些年来他先后荣获了“格格之星”、“优秀共产党员”、“优秀网格员”、“资阳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委员会网格化管理“十佳网格员”、 2018年度“十佳市民巡访员”,2020年又被推荐为资阳市“文明城市我代言”的形象大使候选人等等。
二等功臣李廷富,有功不居
李廷富原是新疆喀什某部一连的兵,服役连队的前身是“进藏英雄先遣连”。1976年12月他从四川资阳入伍来到连队后,吃苦耐劳,任劳任怨,在他和所有退役军人几乎一样的档案袋里,却装着一张原新疆军区某师党委给他记二等功的奖励卡片:
1977年12月26日,连队在冬季训练时,师长带队检查连队的爆破训练,当检查到一个战士自制的炸药包时,突发意外,导火线“嘶嘶”的燃烧着......炸药包用来实战演练,里面装的炸药足足有5公斤!说时迟那时快,李廷富一个箭步冲上去,从师长手里夺过炸药包,飞身跑出去将炸药包扔出离连队队列二十多米,炸药包爆炸了,避免了一场重大的训练事故。
李廷富荣立了二等功,成了这个英雄连队77年兵中唯一的功臣。当时的《解放军报》曾在头版作过报道。
服役期满后,李廷富没提任何要求,复员回到了农村老家,悄无声息的一干就是三十年。90年代后期,李廷富因患严重风湿病,原本近一米七的个头,背驼后身高只有一米多一点点。
面对突如其来的身体变故,李廷富不但没有趴下,反而比以往站得更加挺直。我当时在县武装部工作,得知李廷富的情况后,我起草了一份关于请求救助的申请送到了民政部门,李廷富得知详情后说我不应该,他还能凭着自己的本事自食其力。
李廷富复员回到老家后,什么农活都干,乡亲们有什么困难他主动帮忙;再后来他又买了一辆残疾人用的小型三轮摩托,在乡村搞短途运输,乡亲们有什么难事,他帮忙跑前跑后连油钱都不收......乡亲们夸他的口头禅是:“当过兵的人就是不一样,即便是残疾,站着永远都是挺拔的!”
去年底,我约好一位专门从事摄影的朋友,打算去李挺富家为他拍摄一组专题片加以宣传,没想到李挺富却在一年前就已经去世了。临终前他再三嘱咐家人,不要向政府提任何要求,我当兵做的那些事都是应该的,不值得炫耀。
直到今天,每每提到李挺富,乡亲们都会伸出大拇指:当过兵的人永远是这个!
作者:刘长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