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园黑虎滩处的多个地名
凡丁
桑园黑虎滩一带有若干个地名:王沱、伍河坝、万河坝、任碥、五墩子、青杠林、镇江王爷庙……该处地名众多,说明此处地方历史悠久并且生态复杂,分别简介如下。
黑虎滩
明清时期邛州多老虎,清嘉庆《邛州志》载:“蒲江县曾一日内捕获四虎。”明末清初因战乱,邛崃66年中少见人烟,老虎便到城内和坝区活动,如今前进境内尚保留有“老虎墩子”地名,另外古人戏称虎为“猫”,下坝人称石虎寺为“猫庙”,文笔山有“猫坡”地名,手写创意字是三个虎字,上一下二。
曾经有人见一只黑虎趴在䢺江滩上饮水,之后跳跃而去,清嘉庆邛州人兰之清因作《虎跳䢺河》诗,载于清嘉庆《邛州志》1247P,留下桑园镇内的黑虎滩地名来历:
《虎跳䢺河》兰之清(清乾隆乙卯科举人)
跳波谁把迹空留,䢺水闲寻虎渡头。
簿宦恰随吟兴远,因风直到暮烟秋。
王沱
王沱周边并无王姓人居住,分析“王沱”是自古保留下来的地名。含义:1、原先此处有王姓人居住;2、为王者发起号令修建的取水工程,比如王莽时期称帝的公孙述 和 明初的陇蜀王明玉珍。
所谓王沱,是䢺江东拐处的蓄水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农历八月三、四、八及十九日,䢺江前后四次发大洪水,将王沱冲刷成一处大岩腔。
水利专家王文彬《邛崃境内河道的变迁及其防治》考证:历史上的䢺江“正流南至邛崃王沱东拐,经泉水河,在灌溪堰处注入南河,别为县之东河。明末清初东河淤塞,此水遂由石灰包入南河。”
而东河改道西流,应是明末䢺江发生过一场特大洪水,致使王沱决堤所造成,当地民间传说能印证这一时期节点:
相传
明天启乙丒(1624)进士杨伸官吏部文选司主事,世人称为“杨天官”。明崇祯末年,䢺江发生特大水灾,杨天官为地方官出谋划策:向朝廷上奏急需五万人夫用于“封东河、开西河。”该工程包括建一座“三百洞”桥孔的“十里长桥”,计划在地方府库中列支款项,实则用于赈灾。
而所谓“十里长桥三百洞”,其实是指城南十里铺(古时驿站)处的山沟上,有一座用三根柏树搭建的便桥。为了应对日后朝廷派人检查,将“柏”字在奏本中作“百”字,留下的副本却是“柏”字,貌似笔误。此座在今孔明乡境内的“十里桥”于是驰名至今,此桥在1931年改建为通往西康省的公路桥。
东河改道西河未见史载的原因,金氏祖墓碑记:“明末张献忠剿四川,邛崃六十六年无人烟。”故史志不存,相关的传说,仅流传于少数战乱后回原籍的原住民后裔之中。
伍河坝、万河坝和任碥(土旁)
杨天官向朝廷申报所谓“封东河、开西河”急需的五万人夫,其实只是分别迁了一户姓伍、姓万、姓任人家至此地居住,寓意派遣“伍万人”镇守此水患易发之地,祈望水灾不再发生。类似于2020年春节前夕武汉爆发“新冠肺炎”时,在政府主导下,短期内应急抢建起“雷神山”和“火神山”医院各一座。
因五脏中“肺属金”,便采用五行学说中“火克金”的玄机,寓意派遣属火的雷神和火神去武汉克服属金的肺炎流行。网传说,此为“高人”指点。而明代的天官杨伸,肯定深谙此道。 明末迁此居住的伍、万二姓人氏,万姓人繁衍居多,但并称:伍河坝 和 万河坝。任氏人居住的地方现称任碥,在大宗寺旁。
五墩子
此段䢺江河道中,原先有五个黄泥筑的土墩,应是公孙述城护城河取水口处的截水坝控水设施残迹,此处位于临邛城西北方,地势较东南高,五墩子既是控水设施,对明末清初东河改道成西河来说,却是一处隐患。
青冈林
此处原有一处浅丘,丘上生长有许多巨大的青冈树,由于环境优美,1966年以前,常有城里人到此游玩。由于近年来挖砂取土原因,旧景不存。
镇江王爷庙
清乾隆年间为镇水患,当地百姓便在䢺江边上竖立一块1.2尺见方,高约4尺的方形石碑,上刻杨泗将军像,镌“镇江王爷”字样。
由此产生一个建庙故事
民国23(1934)年发大水时,因叶河坝决口,洪水将王沱扩大加深成巨大的岩腔。次后有木材商将所购木材扎成三挂筏子,从大邑新场始发,顺䢺江运回邛崃,被洪水冲进王沱岩腔后三日不能退出,木材商因之对着石碑许愿:如若镇江王爷显灵将木筏退出,就将木材捐出建庙祭祀。许愿后水势速减,木笩果然退出,便按所许之愿,请当地万姓人主持建了一处庙子,将石碑供奉庙中,称为:镇江王爷庙。
镇江王爷庙因水患迁建过数次,近年由信众募集资金复建的镇江王爷庙,在现西河堤边,方形石碑为旧物,壁画有龙,但未表现镇江王爷勇斗孽龙的场景。
镇江王爷庙虽然建庙史不超过百年,但那块清初的石碑却见证过这一带诸如:黑虎滩、五墩子、王沱、青冈林的形成与消失,以及河道多次变迁后诸如:万河坝、叶河坝、谢河坝、陈河坝、王河坝、彭河坝、金河坝等地名的形成,还有人们祈求平安吉祥的愿望。
所谓镇江王爷,是一个像“红孩儿”一般年纪的儿童,手持一柄大斧,常被勒石或建庙在江河边上以镇水患。
道教传说
镇江王爷本名杨泗,是一名儿童,十分孝顺。一次杨泗家乡发生特大水患,灾后杨泗的奶奶生病想吃肉,杨家因水灾一贫如洗买不起肉,杨泗于是请求父亲将自己煮后给奶奶服食。
同样也是孝子的父亲见老母体弱病危,于是在老母不知究里的情形下,忍痛将杨泗烹煮后给母亲食之。
这种行为在旧社会是孝道,也是无奈之举,此事由灶神禀报到天庭,感动了玉皇大帝,便敕封杨泗为将军,并赐给板斧一柄镇守江河,以驱逐孽龙免除一方水患,故民间称杨泗为镇江王爷。
邛崃祭祀杨泗的场所,除镇江王爷庙(注)外,还有道观紫云宫,另外普遍见于沟河桥头的勒石—将军碑(注)。
注
镇江王爷庙:与镇江王庙虽只一字之差,但镇江王爷庙祭祀道教传说人物:杨泗。
镇江王庙则祭祀历史人物:伍子胥。史载伍子胥曾帮吴国治水,开凿我国最早的运河—胥江,以为漕运。
将军碑:又称桥头观音。一般建于桥头,方形,高三至四尺,四面或三面各镌杨泗、观音、土地像,还有的一面刻:泰山石敢当
所附《将军碑图》为芦山宝盛铁索桥头的将军碑,高约五尺,三面相同,分三段刻:观音、杨泗、土地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