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阝
清代《邛州志》载:“出阝 水二源。一源出九龙池之大飞水,一源出锯子山之小飞水。”
县中有耆老考证曰:“就出阝 江之正流而言,上溯双河场以上山水来汇者,有长河、大河、小河三支;双河场以下,又有大龙溪、小龙溪、李家沟三支皆注于出阝 水,近者数十里,远者百余里。六河之中,长河且有三源,水势较旺,为出阝 水之正源欤。”
县中文物工作者胡亮先生在《蜀人祭竹考》一文中写道:“笮”乃“竹”。“出阝 ”,“笮”也。“笮”、“出阝 ”同音。出阝 江因发源于笮道,上游又居住着许多笮人(氐羌人后裔),故名。出阝 江,原本作笮水。竹王水就是出阝 江河。
《华阳国志南中志》里有一则故事:说是笮王率族人迁徙来到双河山区。王与从人止于大石之上,命作羹。从者曰:“无水。王以剑击石,水出。今竹王水也。破石存焉。”
破石处在今之西岭镇飞水村。水从山岩崖壁中喷出,汹涌澎湃,奔流不息。
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一女子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间,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濮。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祠竹林是也。王与从人尝止大石上,命作羹。从者曰:“无水。”王以剑击石,水出,今竹王水是也,破石存焉。后渐骄恣。
武帝使张骞至大夏国,见邛竹、蜀布,问所从来,曰:“吾贾人从身毒国得之。”身毒国,蜀之西国,今永昌是也。
后来,笮人沿着出阝 江河而下,在山下建房而居,筑城邑,慢慢建起了古出阝 国。秦灭巴蜀时,古出阝 国也随之被灭。它的子民,或被杀戮、或遭流放、或者逃往远方,不知所终。神秘的古出阝 国,给我们留下了千年难解之谜。而今,只有从远古流淌而来的出阝 江,至今还在灌溉着邛大两县的肥田沃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