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跟陌生人说话毁了中国孩子的成才
一则日记:2020年7月12日星期日晚上,我到辽师市场的新疆羊肉串去吃饭,见那个穿串母亲带着一个小男孩。我给小男孩打招呼,他不说话;我说我见过他妈妈多次了,他说不认识我、不跟陌生人说话;我说和大人一起可以跟陌生人说话。过了一会儿,我问他几岁了,他不说;我问他上幼儿园没有,他不说。我问他在幼儿园是上香蕉班还是苹果班,他说没有香蕉班、苹果班。我说上幼儿园是先上最小的草莓班,然后上大一点的香蕉班,最后上最大的苹果班;他说不对,是小班、中班、大班,最后学前班,他是在上学前班。我又问,读完学前班就上中学了?他说,不对,是先上小学、再中学,就工作了…… 跟陌生人说话能实战锻炼孩子的多种德才。跟陌生人说话,见到的是陌生人,说的多是陌生事:直接锻炼孩子面对新人新事的敢于面对现实品德。跟陌生人说话,都是即兴说话应答:直接锻炼孩子结合实际说话,自主判断是非,还随机应变,是培养交流能力的最有效方法。跟陌生人说话,就能当场认识新人新事直接长见识,甚至于常能“当老师”去回答、解决陌生人问题,等等。跟陌生人说话,是让完全脱离原有的一切约束,是孩子天生聪明自然发挥的的最好时机与空间,是锻炼、培养孩子德才的一大实践基地:将来工作、成家等不多是到陌生人环境吗? 中国孩子的天生聪明反被中国大人彻底束缚了。孩子都是天生聪明,因脑神经处于生长发育阶段,见人见事总有问不完的问题,对具体问题总有许多的奇思妙想:这都是孩子们的创新、成长,其中有不少是优于大人们的,但多被中国教师、家长等当场扼杀了。中国大人们,都不约而同把自己的思想直接当成孩子们的唯一标准答案,凡不符的就一律否定;但问题是,其实,我们大人本身啥都不是,面对领导、上级时就啥主见都没有,尤其是大多老师面对所教知识对应或指导的社会人社会事时就啥都不会,把这种“啥都不会”作为标准去强行要求孩子,结果就造成一代不如一代。解决办法:在保证身心安全前提下,让孩子自主说话做事,不以大人作为标准,只以实践作为标准——只要能把事情做出来做成功,从中讲出道理,就满分;鼓励孩子问为什么,再鼓励孩子自己找原因、自己动手解决。 杨贵元,辽宁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