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799|评论: 2

[交流共享] (荐文)李调元:号称川剧之父的清代蜀中第一怪才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0 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李调元:号称川剧之父的清代蜀中第一怪才
  • 作者:青林知青 2020-07-19 19:39



很长时期以来,在我的印象中,这李调元就是个对子高手,似乎还是个搞戏剧的,其他皆朦胧中,以至于还不知道,他竟然还是我四川老乡。
人们早已没有了大把的时间去听戏剧了,时间日趋碎片化;不说那越剧昆曲黄梅戏了,即使是国粹的京戏,能在电视上看个“空中剧院”人都很少,更不要说是去现场观看了,那是极为奢侈的一件事,所以,戏剧的式微乃呈必然之势,更何况这古代搞理论的李调元了,能有几人识得?
幸有李调元横空出世,他不但看戏而且写戏,还组织成立了自己的家乐戏班,亲自挑选和培养伶童,巡回演出,他对川剧剧种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杰出的贡献,因此,他被人们誉为“川剧之父”。
戏曲理论家和诗人;乾隆朝进士出身,由主事迁考功司员外郎,历任翰林编修及广东学政等职。
后擢授通水兵备道等职,因弹劾永平知府而得罪权臣和珅,遭诬陷,遣戍伊犁,经友人搭救方得以母老赎归,居家著述终老,年约70辞世。


滴在梧桐上,高低各自吟。
这是李调元7岁时所作,同那骆宾王所作之“鹅鹅鹅”当有一拼,写成后,“一时传抄乡里,被誉为"神童”;他18岁中秀才,26岁中举人,30岁中进士,更为难得的是,他一家皆文学豪士,以“一门四进士,父子三翰林”享誉蜀中。
李调元才气横溢,擅长文章,“州院试俱第一”,他文笔优美,往来京师与诸名公巨卿唱和,所作诗文脍炙人口。他中进士后,以庶吉士入翰林,至此为止,他走的一条学子最为堂正,最让人羡慕的仕途之路。
但李调元生性耿介,不以逢迎为事,所以在朝廷中得罪了很多人,以至于在考核时得了个“浮躁”之名,当乾隆过问为何时,当时的吏部尚书答道:“这于逞能”,就这一句话,阻断了李调元在皇家入仕高速通道上的捷径之路。
想这吏部考功司乃管理文职的机关,掌品秩铨选之制,考课黜陟之方,封授策赏之典,定籍终制之法;手握官员升降的权力,众人巴结犹不及,可偏偏这李调元在这个肥缺中,不为已私,“任尔东西南北风”,如此行事之人,肯定是没有好结果的。
他一生喜好戏曲,可以说是超级票友,我是不知道他在为政期间是否因此而误事,至少他是很沉湎于此的,特别是他在广东当学政时,接触了“昆曲昆腔”,更是让他心醉不已。
戏曲,可以说是超级票友,我是不知道他在为政期间是否因此而误事,至少他是很沉湎于此的,特别是他在广东当学政时,接触了“昆曲昆腔”,更是让他心醉不已。
后来的他又因弹劾和坤的亲信而遭致不满,最后是惨遭诬陷,被充军伊犁,九死一生。
这《四库全书》大家都知道,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丛书,且不说历时13年数千人编辑完成,八亿字,光那抄写就动用了近四千人,抄写了7部,是何等的金贵。
据说是卢龙知县有意为难他才遭此厄运,我不是太相信,想那一个外省的小县令能同你京官有啥恩怨,有何理由用这奉旨交办的钦命大事来陷害你,不要脑袋了吗?

长羡鸳鸯清到底,一生受用藕花香。
这首诗是他在有人劝他想办法重返京师复职时所写,借荷花来表示自己已无意仕进,一抒自己醉心山水,洁身自好的志趣,读来亦很是清爽可人。
李调元一生著述多达50余种,涉及经、史、音韵、文字、方言、地理、风俗以及诗、词、曲等各个方面,堪称全才。



这毕竟是一时之调侃,当不得学识之列,这些故事一方面反映的是他的才思敏捷,却也是以深厚的学识为功底的,不然如何能信手拈来,而在我读他众多的楹联中,最为倾心的是题写在四川会馆门前的一幅对联。
入京思献策,扬鞭北道,难忘先哲典型;相如赋,太白诗,东坡文,升庵科第,行见佳人才子又到长安。
他在家著书立说之际,还倾力研究戏剧艺术,他自幼便性好丝竹,自述其为“归来只在梨园坐”;归乡后,同成都戏曲艺人魏长生往来密切,他编写川剧弹戏四大本,即《春秋配》、《梅绛亵》、《花田错》和《苦节传》,这四出戏,现在还是川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戏曲艺人魏长生往来密切,他编写川剧弹戏四大本,即《春秋配》、《梅绛亵》、《花田错》和《苦节传》,这四出戏,现在还是川剧舞台上常演不衰的经典剧目。
他晚年还撰写戏曲论著《雨村曲话》与《雨村剧话》,这两部书集中反映了乾嘉时期清代地方戏剧兴起的概况,以及他对戏曲艺术的思考,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其戏曲美学思想。
戏曲论著《雨村曲话》与《雨村剧话》,这两部书集中反映了乾嘉时期清代地方戏剧兴起的概况,以及他对戏曲艺术的思考,全面深刻地阐述了其戏曲美学思想。
戏曲理论著作中,李调元提出的“古今一戏场”及“人生无日不在戏中”的戏曲观,以及他论述的“兴观群怨”的戏曲功用,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而他对川剧艺术的贡献,也使他赢得“川剧之父”的美名。
他对家乡的贡献远不及此,他针对川文不兴的状况,收集蜀中奇书和杂志,编纂出巨作《函海》,详细地记述了历代蜀人著述之罕传秘籍奇闻,是一部了解四川历史和民俗的奇闻杂著,搜残补阙,网罗遗佚,为后人了解四川提供不可多得的资料,当然,也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中的瑰宝。
这其实也是他父子两代人努力的结果,每每遇到珍稀书籍,不惜重金收购,所以,藏书也是他一生中最大的嗜好,他在做官期间,“所得俸,悉以购书”。
但是,白莲教事起,天下大乱,李调元全家避祸成都,归来时,万卷楼“忽被土贼所焚”,但见平地瓦砾飞灰。他当时悲痛欲绝,用黄绫将残书及灰烬包裹掩埋,“收灰烬瘗之”吟诗痛悼。

但留宿根在,严霜打不倒。
李调元的一生,是藏书的一生,也是著述的一生,他的著述极为丰富,达到了惊人的程度,他写有包括历史、文学、文学和民俗各个门类的著作达130余部,给后人留下了一笔璀璨的文化遗产,是继杨升庵后的蜀中又一文化伟人。
元宵争看采莲船,宝盖香车拾翠钿;

春灯彩胜,鱼龙漫衍,街道繁盛,流彩溢人,此首诗歌十分形象地从色彩、声音等各方面描绘成都灯市的美景,尤其在游人散去之后,还有小贩的沿街叫声,似乎还在作者的耳边久久地回响,读来真切自然,颇为感人。
先是觉得这李调元才思敏捷,佩服至极,但及至后来看了他的生平及一些著作后,方才有了些大概的了解,但是,无论我看他的任何著作,总有一股凄凉的感觉涌上心来。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0-7-20 18:25 | 显示全部楼层

2021年优秀网友 2020年优秀网友

发表于 2020-7-21 16:48 | 显示全部楼层
060754s4v21lllzur9nn9c.gif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