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再访文家桥——文家桥的身世之谜【接上回】
[url=初探文家桥(一) https://www.mala.cn/thread-15963195-1-1.html (出处: 麻辣社区)[/url]
从文家桥回来后,这一夜我几乎彻夜未眠,在文家桥附近有两户人家是我的亲戚,小时候经常去文家桥走亲戚家玩。我在同龄的孩子中是最大的,他们都叫我哥哥,我经常从县城带一些零食分给他们、带一些小玩具给小伙伴们玩,很受大家欢迎。我们在文家桥下摸鱼捉虾;在石河堰游泳;在稻田里捉泥鳅、夹黄鳝;在树林里捉蝉捕鸟。在文家桥我学会了放牛、赶鸭子等很多城里孩子不会的生活小技巧。我在文家桥度过了最美好的童年时光。文家桥对我来说是那么迷恋,文家桥就是我的第二故乡。长大后,除了偶然去文家桥看望长辈,吃顿饭又匆匆离开,再也没有时间像小时候那样去河边玩耍了。儿时的小伙伴都成家立业了,大家天南海北、各在一方了,很少有机会见面了,美好的童年一去不复返了。 (藤条和杂草没有清理前) 第二天早上,我和朋友驱车又来到文家桥,我们特意带了水桶、毛刷、毛巾准备清洗桥上看不到的文字。我们从附近的老乡家借来长木梯、镰刀、绳子。先用镰刀割开桥上遮挡住字的长长垂藤和杂草,再把长木梯地搭在桥的左侧。无奈桥的侧面是一个比较陡的斜坡,长木梯只能一只脚勉强着地,另一只脚临河悬空,而且刚下过雨桥下水流湍急。我慢慢爬上长木梯先用手除去石头上覆盖的苔藓,再用毛刷轻轻地刷去泥土,再用毛巾沾上水小心翼翼清除覆盖文字的泥土。石头上的文字逐渐显露庐山真面目,我定睛一看,只见上面镌刻了如下文字: 補脩(补修) 出银信士唐昌仁 率子 先 庚 哲 烈 脩(修) 經(经)理信士 張(张)星華(华) 匠師(师) 唐永裕 大清宣统二年歲(岁)次 庚戌(xū)仲夏 月 立 经过几天的走访调查,我们寻访到对文家桥情况比较了解的老人,同时请教了文史方面的专家。文家桥是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姓文的老人,常年在地主家当长工,因年事已高膝下无嗣,见此地无桥来往的行人踩着河中几块露出水面的石头过河,遇涨水便无法过河,于是这位善良的老人便捐资修建了一座木桥,文家桥因此得名。经过多年的日晒雨淋木桥逐渐腐朽,木桥被大水冲坏。清宣统年间本地乡绅唐昌仁带领四个儿子唐先庚、唐先烈、唐先哲、唐先修出资修建石拱桥,由张星华经办,匠师唐永裕承接做工,于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五月竣工。文家桥结构为:拱形石墩单孔洞型,桥长12米,宽4.6米,高6米。 古代的石拱桥的桥名一般在桥的拱门正中间,或者在桥边有块石碑,上面有桥名或者文字简介。文家桥的身世之谜基本清楚了,问题又来了,文家桥的桥上为什么没有看到桥名?难道是我无法接近的桥身和拱门还有文字或者桥名?为了彻底把文家桥的身世之谜搞清楚,我们决定有时间用无人机来拍摄。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