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多位家长冒雨从30公里外的下沙赶到了杭州教育局,要为自家的孩子争取一个更好的教育机会。他们幼儿园刚毕业的孩子,被新的招生政策,“误伤”。一些公办小学罕见地出现了“一表生爆表”,报名人数远超招生人数,其中就包括钱塘新区的文海小学。超载的缺口还很大,有148个孩子,把他们调剂到其他学校去,75人去云帆、42人到下沙一小、31人去景苑。这意味着:学区房白买了!愤怒的家长去找钱塘新区教育局
就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2012年就买下沙文海的学区房,真可谓新时期八年抗战。 2012年买房的时候问了校招办还有教育局,得到一致的回复:一表一录取没问题。问题是当时有契约吗?纸质的契约才是目下说话之根据。如若木有,如今说当时校招办还有教育局如之何,就是子虚乌有。家长们让文海小学扩班扩容,只要把孩子放进去就行,也算是中国式妥协,580位家长联名发表《文清录取新生及老生有话说》的公开信,表示不接受学校扩班扩容,还指责被调剂孩子的家长们:破坏规则、给教卫局施压、践踏他人利益。家长间对峙势如水火。中国特色冷笑话,那些个挤上公交车的人,一方面不让后面的人继续往上挤,另一方面嚷嚷着司机,还不赶快开车?
究竟是谁,破坏了规则?究竟是谁,践踏了他人权益?从前,有一个阿拉伯的故事的故事......劫匪劫了一群人,让大家排队交钱,第一个交一百,第二个交两百,以此类推。于是,大家纷纷排队。第一个人交了钱后洋洋得意得意地说,看,哥们交的是最少的,怎一个成功人士了得?最后,大家争先恐后排队去交钱,而至于交的神马钱以及为神马要交钱,反而是干脆没人考虑了。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我去买学区房有错吗?而这么说就等于说自己是在炒房。大家都认为自己没错,故而学区房就这样被炒起来了。房住不炒,房不住即炒。还用职业炒房客吗?这些个就为了给孩子一个更好的教育的家长们,岂不就是一呼百应最大的炒房军团?
也或当时校方以及教育局还真有神马的答应,即便如此,权钱色大一统下,一切解释权都归房地产卖家以及教育相关部门,再经八年抗战之时过境迁,此一时彼一时的,领导都换了好几茬了,谁还认当时的所谓承诺?再者,你炒学区房之房地产究竟挣钱了没?恐怕是不挣钱的时候少吧,若果如是,就甭得了便宜还卖乖了。即便是你炒的学区房还真的就贬值了,那也应该是你自认了,因炒房同炒股票是一样的,为何炒股票可以赔钱,炒房就不能赔钱呢?
近年来人才引进政策下,每年几十万之人才,都热衷于买“学区房”,由是而造成新入学儿童超过学区计划招生数。按照杭州录取规则,人户房一致为一表生,一表生第一批次录取。但由于学区房小区新迁入家庭大量云集,一表生爆满而无法实现第一批次录取,按规则被调剂到招生未满的学校就不可避免了。家长心理失衡,认为学区房白买了。而其实,买学区房只是有机会录取,谁也不能保证一定会录取,不买学区房连报名的资格也没有,更别谈机会了。
首先是,人人生而平等,全社会之教育机会本就都应平等的,“学区房”这个概念本就不该存在。不去争取全社会的公平公开公正,而是去排队炒学区房,出发点就错了。也或当初在制度设计上,的的确确是以孩子入学为萝卜,动用一切手段逼迫驱赶家长们去购高价房。谁让你上钩的?如房价不那么高,家长心理也不至于那么失衡。八年前的房价,与如今的房价比较,在房地产炒作中恬不知耻挣钱了,还找学校教育局如之何,显见的人品有问题。据说,进屠宰场的猪猪羊羊们,都是顺着规定路线被驱赶前行的,摇摇尾巴哼哼小曲,本来你一直都配合的很好的,如今你自己都已经上线了,还愤怒个啥?
学区房不该认,天价房地产不该认,既然你都认了,也就愿赌服输,而没资格愤怒了。(文/黑007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