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考上师范,到毕业,到体验不同职业,到最后回归教育,我始终铭记校训——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我推荐我的部分学生看《士兵突击》和《索玛花开》,只因这是让我感触最多、最深的两部电视剧。 《士兵突击》是一部讲述来自同村的两个兵,一个聪明世故的成才,一个傻不拉几的许三多。成才,条件相对更好,脑子聪明、处事圆滑,所以他自己觉得自己就是一个最牛逼的人,他成功的完成自己目标的选择机会特多,最终,他却用了更多时间、精力以及心力才达到自己最终的目标;许三多,一个从小被家人不认可,同村欺负的角色,通过自己傻不拉几的方式,最终却成为了超出自己预期N多倍的兵王。 这部电视剧,我不知道现在正看我文字的人看过没有。但我觉得,他至少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 聪明的人太聪明,觉得自己选择特别多,所以往往不会珍惜眼前的机会,失去这次机会我还有机会,也就云淡风轻,往往也就平淡无奇; 愚钝的人太愚钝,觉得自己选择特别少,所以往往不会放弃眼前的机会,失去这次机会我没有机会,也就倍加珍惜,往往也就鹤立鸡群。 《索玛花开》是央视热播剧,主要讲了扶贫的这条路上,政府、干部、扶贫对象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但最终发现了扶贫的真谛以后,一个人、一群人、一个地方终于走上脱贫致富之路的故事。 而我从它这里得到的启示——内生动力! 社会爱心人士的帮助,国家政策的扶持,都没能让一个贫困群体摆脱贫困。而一群用行动、用心去激发受助人群脱贫致富的扶贫干部们,让受助人群不再只想着依靠别人的物质给予,而是发自内心的上进时,这个地方才真正摆脱了贫困。 其实,何止是从个人梦想亦或国家愿景,就连一个孩子的学习、补课都是这些道理。 一个孩子总是被“多聪明一个娃娃,就是太粗心了”“娃娃聪明,只是没长醒,慢慢来”“我其实聪明,就是粗心”“我这次考不好有啥子嘛,我曾经不是考过第一哇”…… 娃娃在得到这种外界安慰、自我安慰的时候,总是自恃有很多选择,有很多借口,也就不放心上,我厉害过,说明我有厉害的实力,只是粗心,只是不愿意跟你们争……这就是,聪明人太聪明。 如果被帮扶的对象,自己只是等着别人给予,那离开了好心人、离了国家政策又该办呢?能脱贫致富吗? 同样,一个孩子,如果总是被家长逼着学、逼着补,那跟被扶贫的对象只等着给予有什么区别呢?我相信,一个专业能力再强的老师,也不能教好一个不愿意学的孩子。 内生动力——个人理解——了解被帮助的对象,发现他的问题,再用他能懂的方式去与他沟通,唤醒他内心脱贫致富欲望,让他活得有自信,有自尊。 就像,有的人从开始就认为,孩子学业这么重,你还推荐电视,有病吧!对,很多人会这样子想,我这时候想说的就是,当你努力而不见成效的时候,请停止你的勤奋,静下来仔细思考,你的勤奋为何没有用。借用爱因斯坦的话——如果这个问题事关我的生死,且只有一小时作答,那么,我会用55分钟去思考,这个问题问的是什么,再用剩下绰绰有余的5分钟去回答。 补课,先补心——别用战术的勤奋去掩盖你战略的懒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