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4029|评论: 2

[交流共享] 【特荐】比得过唐伯虎的才子杨慎,留诗两千多首,代表作你一定听过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7-27 23: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比得过唐伯虎的才子杨慎,
                         留诗两千多首,代表作你一定听过


















                                                                            文:追风少年


要说到明朝第一才子的称号,想必大家都想知道到底谁更合适。在明朝300余年的历史里,有才能者不计其数。有《永乐大典》的作者,文采超人的解缙;有诗画双绝处处留情的唐伯虎……但是这些都不是咱们今天要说的,咱们今天要说的明朝的第一才子就是杨慎。


https://n.sinaimg.cn/sinakd10118/680/w408h272/20200615/4a2c-iuzasxs5550705.jpg


这个杨慎,是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老家在庐陵,字用修,初号月溪、升庵,又号逸史氏、博南山人、洞天真逸、滇南戍史、金马碧鸡老兵等。他的父亲是东阁大学士杨延和,他自己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明三才子之首,今天咱们就来讲讲他的诗词和人生故事。

想必大家都知道''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这句经典的词吧,这是《三国演义》开篇词,又叫《临江仙》。原文是这样的:''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应该会有很多人会认为,这首肯定也是罗贯中写的。但其实并不是这样,这首词的作者就是咱们今天要说的明朝第一才子——杨慎。


https://n.sinaimg.cn/sinakd10118/218/w640h378/20200615/e7f7-iuzasxs5550760.jpg


你知道为什么他能被称为第一才子吗?

原因之一是他特别喜欢读书并且也读了非常多的书。''无书不读''就是当时别人给他起的外号。从这里其实也能看出来,他读书是真的读得多。当然要想被人承认,肯定不止这一个优点。

第二个原因就是他很争气考上了状元。也许你会说,唉?那个时候状元也不是特别的难考吧,而且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考试,这有啥了?你不知道的是,他这个状元是全天下公认的。那时候他的父亲在当官而且地位很高,这样说来,他这个状元要是有问题的话也实属正常。那个时候确实有很多人的状元不一定是公平得来的。但是怎么说呢?杨慎的才华是大家有目共睹的,大家都认为这个状元本来就是他的,若他不是状元,那才是奇怪。这样说来,这人的才华真的是被公认的。更有意思的是,那个时候他才24岁,可以说是人之翘楚了。


https://n.sinaimg.cn/sinakd10118/88/w613h275/20200615/53dc-iuzasxs5550808.jpg


但是后面就有点让人难过了。在嘉靖成了新皇帝后,因为''大礼议''事件,杨慎被发配到了边疆,也就是现在的云南地区。那时候的云南可不是现在这样,环境好适合旅游。那时候去了就得过很难苦的日子,到那连生存都会成为问题,别说是搞点什么让自己开心的事情了。那时候杨慎能做的只是写东西,唯一陪伴着他的也是那些充满魅力的文字。

据说嘉靖因''大礼议''一事对他十分的记恨,这个皇帝经常没事的时候就问起杨慎。他身边的人都非常同情杨慎 ,于是就说杨慎过得很难,悔恨不已。每次这样,嘉靖就会特别开心啊。当然能这样被皇帝记恨与惦记,天下也就这一人。


https://n.sinaimg.cn/sinakd10118/495/w640h655/20200615/456b-iuzasxs5550885.jpg


杨慎这一辈子七十二年,留下了2300多首诗。数量真的特别的多,在历史上也只有陆游的6000多首和乾隆的1万多首,在数量上能够比过他。后来他的诗词就一直受到人们的喜欢和推崇。王夫之更是夸赞其为''三百年来最上乘''。周逊也在《刻词品序》中称他为''当代词宗''。

参考文献:《刻词品序》《明史》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0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天才父亲,状元儿子?杨廷和与杨慎父子超乎想象的人生



2020年06月18日 13:49 新浪网 作者 小袖幼翠


谈及一家子都是文豪的家庭,我们往往会想到宋代苏氏的苏洵、苏轼、苏辙三人,一家人父慈子孝,兄友弟恭,甚至家中的女子苏小妹也在文史当中留有不少佳话,然而这一家人当中,父苏洵数次科考都未中过进士,苏轼与苏辙两兄弟同时科考入榜但也并未拔得头筹。
  今有高考,古有科举,然而古代的科举考试在某些方面又远远超乎了我们现下的考核方式,四书五经等庞大的知识体系考察先不谈,全国所有学子共同参加选拔,每年却只有前三甲,即一百二十人到五百二十人能够有机会金榜题名,登科入仕,在士农工商的森严等级制度下,这可比现在的人才选拔制度严酷得太多。
  偏偏在明朝就有那么一对父子在科举考试中杀出一条血路来,在政界、文坛的影响不输宋代“三苏”,让人不得不惊叹一句,怎么这“考神”位置还能承袭?这一父一子就是我们今天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杨廷和与杨慎父子。
  杨氏父子二人都是四川新都人氏,祖籍在江西庐陵,父杨廷和十二岁乡试中举,十九岁科考殿试及第,因此授官翰林检讨,接着就给当时的皇太子,之后的明武宗朱厚照做了老师,这相当于什么呢?
  年仅十二岁参加省级考试成了秀才,放在现在那就是妥妥的中科大少年班的高材,十九岁完成学业便进入到体制中枢内,年纪轻轻当上预备太子太傅,杨廷和之后的人生几乎都是于庙堂,居高位,四朝为高官,其中两朝还曾坐上首辅,位极人臣。


  那继承了父亲杨廷和“考神”称号的杨慎又是如何呢?提到杨慎,对我国古代文学史有了解的读者应该有些耳熟,仕途虽是远不及父亲杨廷和官运亨通,但极有文采,被誉为“明代三学子之首”,杨慎自幼就饱读诗书,更让人惊叹的是他在很小的时候就展示出了他的文学天赋,七岁熟读唐诗绝句,十一岁会作诗,能拟古诗、作文赋,十三岁随父亲杨廷和入京,以一首《黄叶诗》才动京城。
  不知道这些没有关系,杨慎流传度最广的还数《临江仙》里那一段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成功”,被我们现世后人在94年版的《三国演义》中的谱曲为乐被评选为“改革开放30年优秀电视剧歌曲”。


  谈论了那么多杨慎的艳艳惊才,他的“考神”称号还没真正确立起来,杨慎第一次参加会试是在他二十一岁那年,明明已经被主考官们列为卷首,却不料夜色里烛花飘落,竟然烧坏了杨慎的文章以至于他名落孙山。这或许就是上天不忍,企图以此给予这位天才诗人的一个危险的警示,进入仕途的杨慎注定会引火烧身,然三年后,杨慎二十四岁参加殿试,以殿试一甲第一的位置作为状元入仕了,被授予翰林院修撰的职务。
  年少成名的天才父亲,今科榜首的状元儿子,在古代社会,范进那样的五十岁中举人虽有夸张之嫌,但大概也更符合我们寻常之辈,就如同考入清华北大这样的国内最高学府,资质平庸的人复读无数次也常常是名落孙山,如今的所谓“高考状元”每年都有,我们仍更以少年班的学生视为天才,这两父子在竞争更为残酷和激烈的科考中都是大放异彩,这样的人生简直超乎我们平常人的想象,“考神”之名也是名副其实。
  天赋和功名都有上天偏心,但人生之变幻莫测却对每个人都公平,杨廷和四朝为官、两任首辅,一生政绩无数,曾平定寘鐇之乱和刘六刘七起义,积极倡导新政,晚年却因“大礼仪”事件与皇帝和其他政坛新贵意见不合而被迫乞老还乡,几年之后被贬去官职,降为平民,为民后的第二年死在了家乡新都。


  杨慎也因个人为人的刚正不阿,坚持礼法不愿与张璁、桂萼等人同流,加之其力挺其父杨廷和的政治主张而冲撞当时的明世宗皇帝,被抓捕入狱,数次经受廷杖险些失去性命,杨慎,时年仅三十七岁,一个沉积得恰到好处本该在事业上大放异彩的年纪,仕途的坦荡在此便几乎不复存在,虽是被贬至滇南地区充军,颇有才情和政治才干的杨慎在当地仍然心怀社稷民生,时常为民请命、打抱不平,还曾带队抗击叛军,平定叛乱,守护当以一方平安,做出了不少有利于民生的实绩。最后只落得客死云南昆明,尸骨被当时的御史游居敬请求送还故乡新都,杨慎终于又与亡父重聚,被埋葬在其父杨廷和的坟墓旁。
  我们现在常常调侃电视剧收视、某某明星的职业生涯高开低走,但面对杨廷和悲怆的晚年境遇,杨慎凭空横断的人生,我们更多是唏嘘不已!
  历史是一条寂静的河流,回首时往往看到的都是清风徐来而水面不兴,实则内里暗流涌动,杨氏父子同那无数风流人物的身姿和事迹俱在此中,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却不会真正地淘去英雄的存在,千古的岁月不曾洗刷掉宝石的光芒,反而细看时愈加泛着灵光。


  笔者认为,杨廷和与杨慎父子人生虽是大起大落,但他们终究是坚守了自己内心的道与义,屈原有言“亦余心之所向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不正是咱们大中华千百年来的文人气节与风骨吗?这一种坚守比天资和成功更让我感到震撼。
  面对各大文考的到来,前往孔庙和文昌庙人以寻求庇佑,孔子和文曲星怕是照应不过来,不如也考虑考虑去祭拜一下“考神”父子,即便不求功名,能感召得其文人之绝世风骨,文笔之绝佳风采,得一个内心清白坦荡的人生。





 楼主| 发表于 2020-7-28 00: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说杨慎的开挂人生,是从被谪戍云南开始?


2020年07月02日 09:41 新浪网 作者 爱宠小华




  杨慎是一个从小就家喻户晓的人物,原因有两个:一个是他老爹是内阁首辅,权力超级厉害的那种,连嘉靖皇帝的皇位都是他老爹给的;另一个是他是个大才子,七岁研习唐诗,二十四岁已经高中状元,三十七岁写下千古佳作《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被公认为明朝第一才子。


▲杨慎画像

十三岁,普通人家的孩子还在玩泥巴,杨慎已经随父亲入京学习,而且是一路吟诗作词过去的,更夸张的是,人还没有到他的诗词已经在京城流传开了,时任内阁首辅李东阳“见而嗟赏,令受业门下”,老师是时任首辅,老爹是未来的首辅,杨慎的人生想不开挂都难。
  然而,中国讲究“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杨慎也不例外,他首次参加科举,本来已经被定为状元,结果考官一不小心把他的卷子烧了,然后他就落榜回家了。
  至今我都没有想明白,如此严重的事情,怎么会发生如此低级的失误,关键是还被流传下来了,真不知道杨廷和当了首辅之后,烧卷子那哥们落了个怎样的下场。
  不过这对于杨慎来说真的不算事,因为三年后他再次拿到了状元,想想也是,三年前都已经达到了状元水平,何况又学了三年呢。


▲杨慎画像

纵观整个明朝,但凡科举之路比较顺路的人,仕途都会走的比较艰难,这点对杨慎也同样适用。杨慎虽然有个好老师,也有个好爹,但却没有赶上一个好皇帝。他入仕时的皇帝是正德皇帝,此人最大的特点是该皇帝干的事,一件都不喜欢,不该皇帝干的事,什么都喜欢干。
  于是杨慎反手就写了一篇《丁丑封事》,劝诫皇帝当以社稷为重,不要任性妄为,本以为凭借自己的文采,怎么也能起点作用。
  但正德皇帝告诉他,你真的想多了,你写你的,我干我的,不影响。杨慎小脾气上来也是压不住,又是一篇奏折呈了上去,这次不是劝诫,而是辞官归乡。
  正德皇帝也是有个性,你走你的,我玩我的,大家互不干扰,反正国家有你老爹给我管着呢,有你没你影响不大,于是直到正德皇帝去世,杨慎也没有被召回。
  所谓因果循环,正德十六年,朱厚照由于玩的太开心,失足掉到了河里,回来没多久就一命呜呼了,而且还没有留下子嗣。杨廷和作为内阁首辅,亲自为明朝又选了一个皇帝,也就是后来的皇帝朱厚熜。


  ▲正德皇帝影视剧照

  事实证明,无论到什么时候,有个厉害的老爹总是好的。杨廷和选朱厚熜为皇帝后,立刻就把杨慎诏了回来,还给了一个非常吃香的岗位——给皇帝当老师。然而,杨慎非但没有利用这个机会讨好皇帝,反而经常私自调整授课内容,讽刺嘉靖皇帝,气的嘉靖经常逃课。
  正所谓,没用永远不倒的靠山,如果不能在靠山倒塌之前丰富自己羽翼,那么前面的嚣张最终都会演变成为最后的凄凉。这一规则,也同样适用杨慎。
  嘉靖二年,围绕嘉靖皇帝要不要改认正德皇帝为亲爹的问题展开了大讨论,皇帝与大臣之间的争斗非常激烈,杨廷和作为“换爹派”的领导者,突然厌倦了斗争,辞官回家了。杨慎作为杨廷和的儿子,果断接过了老爹的大旗,但事实证明,他可能学问比老爹好,为官还差的远。


  ▲杨廷和影视剧照

  杨廷和走后,杨慎组织了声势浩大的抗议活动,具体方式很简单,就是哭,嚎啕大哭。把嘉靖这个未成年人吓得够呛,于是二话不说,把挑头的几个给抓进了监狱,结果杨慎带头喊出了“国家养士一百五十年,仗节死义,正在今日”,于是哭声更甚。
  嘉靖也没啥斗争经验,但是他有锦衣卫,于是大手一挥全部抓进去,嗯,抓进去之前先打一顿,于是当场打死了十六个,后来听说是杨慎带的头,干脆新账旧账一起清算,过了几天又把杨慎拉出来打了一顿,说起来杨慎到底年轻身体好,打了两顿还是没事。于是皇帝说,既然这样,那就谪戍云南吧。于是,这位24岁的状元,在失去了父亲的庇护之后,当年便被派云南守卫边疆了。


  ▲接受廷杖的官员

  不过说什么也是明朝第一大才子,在云南非但没有受罪,反而成为各个官员的座上宾,生活的甚至惬意,而且由于他才学过于耀眼,很多人慕名去追随他,竟然为这个流放之地带来了教化,间接促进了民族文化融合,为明朝边境稳定做出了贡献。所以说,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
  嘉靖三十八年,杨慎去世,享年72岁,从37岁被流放算起,一共被流放了35年,中间因为杨廷和去世等理由,断断续续的离开过云南几次,但是在云南的时间也至少有30年,这30年是他人生最辉煌的30年,看淡了生死之后,他也悟透了人生,回归到最本质的文学领域,他又变回了哪个无所不能的明朝第一才子,期间创作了的大量诗词,成后世非常宝贵的财富。
  只是可怜了他的媳妇黄峨,本来是一个出身书香世家才貌双绝的女子,嫁给杨慎之后只过了5年的正常生活,杨慎就被流放云南,他独自一人守着杨慎的老家,与杨慎后半生几乎没有再见过面。


  最后,为大家送上杨慎最出名的词《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一壶浊酒喜相逢。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