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各地高考成绩和分数线的公布,眼下各地考生进入志愿填报的关键环节。以往这个时段,也是各类涉高考招生谣言的高发期。“花钱就能进名校”“内部有指标”“提前发奖学金”等各式谣言和骗局轮番上演。
在此为大家整理出关于高考录取、改分、志愿填报等招录谣言和防范贴士,提醒大家时刻保持头脑清醒,切勿轻信谣言!
在经历了一波查分的紧张时刻后,考生们又迎来了填报志愿的关键时期。不少不法分子会利用考生和家长低分高录的侥幸心理,通过“伪基站”发送低分也能提前录取的诈骗短信,或者打着招生机构“有内部关系”的幌子以花钱录取为由实施诈骗。
图片来源:教育部网站
事实真相
经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核实,高考招生录取系统有严密的全国统一的认证加密体系和监督机制。所谓花钱能上好大学、好专业,分数不够也能上大学的都是骗人的伎俩。
因此,提醒考生和家长要从正规渠道了解、确认考试招生政策和信息,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收到来历不明的通知书要仔细甄别,切勿轻信。一旦发现受骗,请及时报警。
◈ 辟谣信息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不法分子利用考生和家长想顺利通过考试的心理,通过散布“考试未过,可内部操作”“内部加分”“交钱包过”等谣言信息,声称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进行改分,骗取事主转账。
图片来源:教育部网站
事实真相
经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核实,此类自称可修改高考分数的纯属骗局。
高考网上阅卷并非一般理解的互联网,而是采用内网阅卷,根本不存在外部黑客入侵的可能。网上阅卷科目首先在保密场所进行集中扫描,再通过专线传送到有关评卷点,全程实行“无死角”监管。
新华报业网官网截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世上没有不劳而获的事,切勿相信黑客改分谣言。
◈ 辟谣信息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近年来,“大数据预测录取概率”“专家一对一咨询”等高考填报志愿服务火了起来。一些培训机构、咨询公司、个人等冒用教育部门、招考机构或高校名义搞高考志愿填报现场咨询、辅导活动,或仿冒官方网站开展网上咨询、辅导,号称专家指导,包准包录,向考生和家长收取高额咨询费、辅导费、大数据平台使用费等,令考生和家长遭受经济损失,更重要的是,还可能被误导,丧失正常录取机会。
图片来源:教育部网站
事实真相
经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核实,社会上一些高价服务收费的APP、网站或咨询机构存在不规范和安全风险等问题。考生和家长一定要认清主办机构。
新京报网官网截图
特别提醒:
1、各地招生考试机构、招生高校举办的现场或网上咨询活动都是免费的,要认准他们的官方网站,高考政策及信息一定要以省级招生考试机构公布的为准,不要相信其他非正规途径了解的信息,避免上当受骗。
2、牢记各批次志愿和征集志愿的填报时间,严格在规定时间内按要求、按程序填报志愿,避免漏填、错填,更不要错过填报时间。要保管好自己的志愿填报密码,不要泄露给外人,以防他人篡改志愿。
◈ 辟谣信息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野鸡大学”也称“虚假大学”“学店”,其以谋利为目的,通常采用与知名大学院校容易混淆的名称,以混淆视听的方式招收学生,乱发文凭。这些学校都是不具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伪造售卖虚假学历文凭证书、涉嫌非法招生或网络诈骗的虚假大学。稍有不慎就有可能误入其中,尤其是对于考试成绩不太理想的考生,更应谨慎辨别。
图片来源:教育部网站
事实真相
经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核实,2020年具有高考招生资格的全国高等学校名单共3005所均已在教育部官网发布,考生和家长可以通过登录教育部官网进行查询核实。
对于“野鸡大学”常见的虚假宣传、伪造招生办学资格、伪造招生宣传材料、谎称国家承认学历等伎俩,请广大考生和家长在志愿填报时认清正规高校,切勿上当受骗。
新京报网官网截图
◈ 辟谣信息来源:中国互联网联合辟谣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