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拾遗
01
有教授讲过一件事:
一次,他去邻居家玩,
正好碰到老大爷看病回来,
一进门,老大爷就对医院破口大骂:
“检查个骨质增生就要几百块,医生都是黑心烂肝的狗东西。”
一会,教授和他儿子谈到高考,
老大爷听到了,斩钉截铁地说:
“一定要考医学院,要当医生,工资一分不要都行,单拿红包和提成就几辈子吃不完。”
我们常常如此——同样的事情,搞双重标准,说别人的时候,就站在舆论制高点,一副深恶痛绝的模样,而一轮到自己,就变成了一副理所当然的嘴脸。
02
以前做编辑时,去参加一个会议。
一群专家在嘉宾席上正襟危坐,
等待被主持人叫到而发言。
每个人一发言,都是长篇大论。
台下的人,听得昏昏欲睡、哈欠连连。
终于,一位资深专家出来“主持公道”,
提醒主持人:“每人发言不得超过15分钟,时间到了,不管有没有说完,一律打断。”
接下来每个专家说到15分钟时,
大家就会齐刷刷地望向主持人,
主持人迫于压力,只好出面说:“下一个。”
资深人士最后一个做总结发言,
大家皆以为这位规则制定者会是最好的榜样,
结果他一讲就滔滔不绝,半个小时还不罢休。
最后主持人忍不可忍,在35分钟时终止了他的演说。
我们常常如此——喜欢制定规则或运用规则要求别人,但常常一转身,就健忘地将自己排除在了规则之外。
03
作家杨文讲过她一次火车奇遇:
一次,她和朋友坐火车出去旅游。
一位抱着小孩的妈妈一屁股坐到她床上,
“带着小孩不方便,我用上铺换你的下铺吧!”
杨文有点生气:“能不能先问下别人呀?”
这时,中铺一位阿姨插话了:
“别个带着小孩不容易,你就跟别人换一个嘛。”
杨文有点不爽,她不是不愿,只是不喜欢被强迫。
就说:“我朋友在这边,我不想到那边去睡。”
阿姨说:“你是大学生吧,不要这么不近人情啊!”
杨文说:“那我的上铺换给这位妈妈,你去睡这位妈妈的上铺,我睡你的中铺可以吗?这样我和朋友就不用分开了。”
阿姨扭过头:“你这样好麻烦。”
我们常常如此——总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慷他人之概,以道德的名义肆意绑架别人,但一轮到自己,就“王顾左右而言他”。
04
讲述这三个案例,其实就是想说,
生活中,我们很容易成为“道德双面人”。
何为道德双面人?就是我们习惯以不同标准来看人看己,责人以严、待己以宽。
曾读过一则笑话,感触颇深:
晚饭后,母亲和女儿一起洗碗,
父亲和儿子在客厅看电视。
厨房传来哐当一声,然后一片沉寂。
儿子望着父亲:“一定是妈妈打破的。”
“你怎么知道?”
“她没有骂人。”
我们,就喜欢玩这样的道德过山车。
刚刚还对贪官污吏咬牙切齿,转身就教导儿子“当官才有出路”。
刚刚骂完那个让自己受委屈的人,转身就鄙视受点委屈就怨天尤人的同事。
刚刚还对走后门深恶痛绝,转身自己要办事了,首先想到的就是找关系。
…………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用圣人标准衡量别人,用贱人标准要求自己。
上海交大教授窦令成说:“现在人和人之间的矛盾,主要是来源于有那么一拨人,惯于用圣人的标准衡量别人,用贱人的标准要求自己。”
诚然如此。
05
一天早上,耶稣正在传道。
文士和法利赛人押着行淫时被拿的妇人走进来。
他们对耶稣说:“按照法典,她应该被石头砸死。”
大家都望向耶稣,看他怎么处理。
耶稣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然后说:
“你们当中谁没有犯过罪,就可以拿石头砸她。”
一阵静默后,一个人离开了圣殿。
接着,又一个人离开了圣殿。
不一会,圣殿就走得一个不剩了。
这就是耶稣想说的:要学会接纳人性,因为我们都不是圣人。
我们都错在以为自己是凡人,而别人都是圣人。
我们喜欢把别人放在显微镜下烧烤,却忘了自己屁股上也有污秽。
06
台湾有一档节目叫《姐妹会》。
一个嫁到台湾的外国妹子说了一件事。
她老公有句口头禅:“台湾人素质比较高。”
每次在路上看到大陆来的旅客,
她老公就会说:“说话那么大声,一听就是大陆来的。”
她觉得不公平:“台湾人也常常有没有水准的行为。到处吐槟榔,不遵守交通规则,讲话也满大声。”
有一次,他们出去散步,
旁边有位小姐,突然超大声叫他朋友。
她吓了一大跳,对老公说:“你看,台湾人也这样。”
她老公就说:“他不是台湾人。”
她说:“那他为什么讲‘台语’?”
她老公说:“福建来的,漳州来的。”
然后,她说了一句很经典的话:“素质高的人,不会夸自己素质高,也不会指责别人的素质比较低。”
07
春秋时候,晋献公妃子骊姬逼死了太子申生。
申生弟弟重耳,为躲避迫害,只好外逃流亡。
逃亡中,随臣一个个相继离去。
忠心者,几人而已。其中一个,叫介子推。
在一次逃亡中,重耳体力不支,饿晕过去。
介子推便从腿上割下一块肉,熬汤让重耳喝了。
重耳流着泪说:“等我当上国君,定当重谢。”
19年后,重耳做了国君,对当年功臣大加封赏。
于是,一众大臣纷纷跑去请功。
介子推看不起这种行为:“晋文公登基乃是上天安排,我们这些人怎么能贪取上天的功劳作为自己的功劳呢!”
过了不久,重耳突然想起了介子推,
便立马派人去请他来接受封赏。
可到了介子推家,只见大门紧闭。
介子推已背着老母亲躲进了绵山。
介之推说:“我已经斥责了邀功请赏这种行为,怎么能够又去效仿它呢?”
重耳派人搜山,未果。
便下令烧山,想把介子推逼出来。
可大火烧遍绵山,也不见介子推出来。
士兵搜山时,发现他抱着一棵柳树,已被烧焦。
真正有道德的人,不会手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
他在指责别人之前,一定会先问问自己:这些你做到了吗?
道德不是用来要求别人,而是拿来对付自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