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丑”表演在昆曲艺术中占有十分显著的地位,素有昆剧“无丑不成戏”之说。王传淞1906年生,苏州人氏,以饰演《十五贯》中的娄阿鼠闻名于世。他表演精湛,兼收并蓄,取人之长,为己所用。他演的丑角,千姿百态,惟妙惟肖,显示了一代匠师的造诣。浙昆为王传淞搞百年昆丑纪念活动,这是件大好事。但从严格来讲,王老离实际数字的一百岁还差点年月,不过从昆曲表演艺术而论,他的生命超越百年。他的人品,他的艺品,将随着昆曲艺术春天的到来,为世人传说……
50年代昆曲《十五贯》一戏,誉满京华,传遍四海。其中王传淞扮演的“老鼠”功不可没,并因此奠定了他在江南昆丑的地位。但他对此赞誉不认账,他对后辈说:“人家说我娄阿鼠演得好,看来都是外行话。一个演员只会演一个角色,太单薄,难成气候……”据梨园熟知“戏道”的人说,凡王老演的戏不论角色大小,演技轻重,都能达到曲折入微、逸趣横生、引人入胜的境地。王老早年入科,主攻“副行”。昆班有句俗语:“一副带十个家门”,老至寿星,少至顽童,男角女旦,一应俱会。由于这个经历,王老演戏才得心应手,轻车熟路。
http://s10.sinaimg.cn/bmiddle/59e1a67f06ee324a71f09
更让人津津乐道的是王老救戏的本领。1957年,山城之夜万家灯火,贵阳人民剧院的广告牌书上了醒目大字:“欢迎浙江昆剧团来黔演出《十五贯》”。
戏开场了,只见尤葫芦醉醺醺、乐悠悠地手捧十五贯铜钱放置枕边,身子一倒便卧入床中,不一会儿便发出呼呼的鼾声。舞台两侧的人见饰演尤葫芦的周传铮今晚演来情趣盎然,都从心底啧啧称赞。
饰演娄阿鼠的王传淞像往常一样登台了,他一个懒腰,两个哈欠,几个老鼠抓的动作,把观众逗得直乐。赌棍娄阿鼠囊无分文,见尤家灯火未熄,大门不关,猜想尤家定在杀猪,便闯进屋。听到一声呼噜,娄阿鼠才明白过来:原来尤葫芦喝醉老酒,忘记关门熄灯呢!正待他扫兴欲离开之际,发现尤葫芦枕下有那么多的铜钱,于是顿起邪念,动手偷了起来……
生活中的王传淞 (上图)
http://s6.sinaimg.cn/bmiddle/59e1a67f454df70b7f485
(上图)王传淞指导儿子王世瑶勾脸 (下图)王传淞传艺
铜钱慢慢地从尤葫芦的枕头下面往外拖……“怎么,尤葫芦竟然一点反应都没有?”王传淞迷惑了——原来尤葫芦真的梦入他乡。怎么办?戏演不下去了。俗话说:“救场似救火”,舞台旁的人可急坏了,催促着“娄阿鼠”快推醒尤葫芦。然而“推醒他”谈何容易?台下数千双眼睛怎么蒙骗得过去?若是真让娄阿鼠推醒尤葫芦,这还成何体统?!不过若不设法唤醒尤葫芦,娄阿鼠扬长而去,那戏又如何了结? 真是急煞人!后台乱套了,舞台两旁焦急的眼睛跟着王传淞转 ......
王传淞就是与众不同,在千钧一发中,显示了他非凡的本领。这时,他不慌不忙,不露一丝破绽的演了下去——娄阿鼠轻轻地从枕头底下拖出铜钱,慌乱中把铜钱洒落在地发出声响,谁知没用,这声音没有打破尤葫芦的好梦。一招不成又一招,于是娄阿鼠蹑手蹑脚向门外走去,正待跨过门槛逃之夭夭,发现远处有行人迎面而来,急忙躲避,便顺手将铜钱换了个肩膀。因用势过大,人直往尤葫芦的床沿倒退了下去,不偏不斜,正好稳坐在尤葫芦的肚皮上!这招好极,尤葫芦从醉梦中吓醒,一骨碌翻身下床,一把抓住往外逃的娄阿鼠。呵,戏救活了,救得天衣无缝。
戏完后,周传铮说:“传淞,侬这一屁股好厉害,坐得我气都透不过来!”王传淞笑说:“勿厉害,侬肯醒过来?!”话音未落,后台笑开了。
原来,这天夜里周传铮在宴请中多喝了几杯茅台,临登台时已醉意酣然,假戏真做了。此事虽距今已近半个世纪,然“老鼠救戏”的趣事相传至今。
王传淞在小辈心目中是个天趣十足的顽童,尤其是临近古稀之年,更加和门生们亲密无间,称朋呼友,老师的名分早已被“阿王”爱称而取代。时至如今,只要你闭眼遐想,阿王那音容笑貌,活脱脱地挪着台步姗姗向你走来......
记得那个凶神恶煞的年代刚过,浙江昆剧团带着看家戏《十五贯》赴浙江水陆码头新市演出。那时的阿王虽已年近古稀,还在《十五贯》中和周传瑛同台登场,以答谢多年来水乡观众对昆剧团的厚爱。
那日,阿王和学生们坐在剧场门口的台阶上谈天说地,王传淞对学生说:“好演员台上台下是不一样的。”学生不解其意,阿王说:“若今晚扮演的角色第二天走在路上一眼被人认出,那说明你的演技蹩脚,火候不够,骗不过观众眼睛。”说也巧,这时坐在阿王身旁的观众对着阿王反复端详,看了又看,望了又望,好像要对阿王讲些什么,可是又讲不出口。阿王主动出话:“昨天夜里看戏了没有?”“看了。”“侬看看我演啥?”“我是在想老人家在戏里演啥角色?说演娄阿鼠但又不像,演娄阿鼠的那个演员要年轻得多,没有那样老。”阿王听后,哈哈大笑,说:“这叫功夫,我演的就是那只老老鼠。”
http://s6.sinaimg.cn/bmiddle/59e1a67f454df72702955
在新市演出期间,最让阿王念叨的是新市的觉海寺。那天上午,在学生的陪同下阿王寻访了这个阔别多年的旧地。翻过两座石头拱桥,走过一段沿河廊桥,觉海寺就在眼前。不见当年的香烟烛火,也不闻晨钟暮鼓,早年庙会的场地如今已变成粮库。阿王不请自进,跨过寺门,东瞧西望,一时勾起了多少往事的联想!……这时,仓库的值班员走了过来,当他得知眼前这位不速之客竟是著名演员王传淞时,连忙从屋内取出一条长凳,以示礼貌。坐定后,阿王慢悠悠地与这位值班员道起了国风剧团(浙江昆剧团的前身)闯荡江湖的往事……说话间,一位中年妇女走了进来,只看了阿王两眼,便毫不含糊地脱口而出:“你是王传淞。”在旁的人听后吃惊问阿王:“你认识她?”这时阿王也觉得奇怪,一个不相识的人怎么能一下子就能道出自己的姓名?在旁的学生逗趣地说:“阿王,她是你旧时的相好吧!”听后,阿王笑了,用了一句舞台的道白说:“呀啐!我从来不曾认得这个人!”在旁的人追问那位妇女:“你怎么知晓他是王传淞?”“眼睛!”那位中年妇女十分在行地说:“我从眼睛里看出来。”听罢此人讲话,让人玄乎:能从一个人的眼睛里判断名和姓吗?那妇女频频点头,说出奥秘:“王传淞的眼睛和别人不一样,眼白大,眼黑小,人老眼不老!”听罢此言,阿王跌进云雾,很想知道眼前这位妇女的来历。其实,这位女人不是仙姑巫婆,而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妇女。只是她从小酷爱看戏,爱看昆曲,尤其是对老国风剧团的戏码了如指掌。那年三月三庙会,王传淞一天要串演好几个角色,上午《秦香莲》中的包公,下午《双下山》的和尚,晚上又是一角。原来这位女人就是当年觉海寺旁香烛店老板娘的女儿,一个昆曲戏迷呢!
http://s11.sinaimg.cn/bmiddle/59e1a67f454df749c982a
王世瑶饰娄阿鼠 陶伟明饰况钟 (上图)
我想浙江昆剧团搞这一活动,不是单纯意义上去缅怀一位已故的昆曲老艺术家。只因王传淞一生为昆曲事业所做出的贡献,他的名字和昆剧同辉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