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大中小微企业在提供工作岗位、解决劳动力就业上发挥了巨大的积极作用,而今年新冠肺炎疫情的来袭,不仅对国民的健康安全造成巨大伤害,也把不少民营企业推到了生死存亡的悬崖边缘。为民营经济“纾困”,帮扶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已经成为一项刻不容缓且需要长抓不懈的重要任务。要毫不动摇支持、鼓励、引导民营经济发展,要结合党风廉政建设社会评价工作和“大走访”活动,着力发现在为企业服务过程中推诿扯皮、吃拿卡要、不作为、缓作为等破坏营商环境的违规违纪行为,助推民营企业、民营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强化引导,浓厚“亲”的氛围。组织单位干部职工认真学习各级党委关于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的精神,对其背景和意义进行解读,领会思想内涵,把握精神实质。结合单位廉政教育活动,组织学习法律法规、正面典型引导、反面案例警示、廉政谈话等方式,深入开展理想信念和党风廉政教育,引导干部职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增强法律意识、纪律意识、廉洁意识,严守政商交往底线。 二是严格督查,培育“清”的土壤。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肃查处为官不为、权力寻租、亦官亦商等违纪违法行为,着力解决工作执行不力、推诿扯皮等问题。集中开展违规兼职、违规经商等专项整治,持续加强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监督检查,对政商关系中各种违纪现象“零容忍”。 三是保障机制,巩固“融”的格局。结合各单位实际,完善制度,建立健全党风廉政建设、干部作风建设、机关效能建设、日常监督管理等制度规范,确保各项权力运行和各项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做好廉政风险防控,前移干部监督关口,梳理干部职工廉政风险点,并制订防范措施,形成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的廉政风险防控体系,提高制度的刚性约束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