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者:冷林熙
链接: https://www.mala.cn/thread-15973894-1-1.html
来源:麻辣社区 - 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高滩圣谕有余音/冷林熙
中华辞赋家联合会高滩坝历史人文集锦遴选
https://dss1.bdstatic.com/70cFuXSh_Q1YnxGkpoWK1HF6hhy/it/u=1098019100,1841263059&fm=26&gp=0.jpg
近日,在反映简阳高滩坝,历史人文史迹的过程中,得到家乡好友们的一直鼓励支持。尤其,对简阳历史人文收集写作,颇有显著成果的高亚夫好友,更是给予了很好地评价与载誉。由此欣慰之至,使我在进一步追寻高滩坝历史圣迹的过程中,惊喜地回忆到,这里曾经发生过的,又一起,很值得回味研探的历史现象。那就是,高滩坝的圣谕讲坛。大概在我不到十岁之前,每年临春时节,几乎都会看到,就在高滩坝五福大桥,西头的“功德碑”下一个空坝上。人们都争先恐后,从四面八方涌向那里,来听讲圣谕。(此功德碑和空地坝均在大跃进期间,因开荒扩地废除)。由于当时我还年幼,只把它当热闹看。懂不倒,更记不得讲圣谕的人讲了些什么内容。现在,上百度一了解。才恍然大悟,这圣谕之意义却非同小可。它几乎涉及、甚至囊括了传统道德文化的所有方面。
为了让大家,更加深入了解,简阳这块有高滩坝、小城坝,两个紧埃连袂的古老圣地的前世今生,厚重历史人文。特将“圣谕”宣讲含义之有关内容转介大家,以便共同分享研讨交流!
--------------------------------------------------------------------------------------
收藏
[url=]0[/url][url=]0[/url]
宣讲圣谕 [url=]编辑[/url] 讨论 [url=]上传视频[/url]本词条缺少信息栏,补充相关内容使词条更完整,还能快速升级,赶紧来[url=]编辑[/url]吧!
“宣讲圣谕”是指内乡县衙依清制,每月朔(初一)、望(十五)日,各地方官员都要召集官民,定点宣讲《圣谕广训》,并举行隆重的仪式,以示统治者对教化的重视。 [1]
目录1 简介2 历史3 内容4 文化传承5 仪礼规则
简介[url=]编辑[/url]
据介绍,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亲自撰写“圣谕六言”,向百姓宣讲,封建统治者对老百姓的教化工作从此规范化、制度化。清承明制,康熙帝更加重视教化工作,亲颁“圣谕十六条”。
整个“宣讲圣谕”时间为30分钟,内容涉及孝敬父母、遵纪守法、讲求诚信、邻里和睦、道德礼仪等各个方面。
历史[url=]编辑[/url]
清顺治九年(1652)颁发“六谕文”,顺治十六年(1659)议准设立乡约,公举六十岁以上德业素著之生员(秀才),或素有德望六七十岁之平民统摄,每逢朔望,申明六谕,旌表善恶。此为清代“宣讲圣谕”之始 。康熙九年(1671)颁发“圣谕十六条”。雍正二年(1724)颁发《圣谕广训》。雍正七年(1729)“奏准直省各州县大乡大村人居稠密之处,俱设立‘讲约’之所。於举、贡、生员内拣选老成者一人,以为‘约正’,再选朴实谨守者三四人,以为‘值月’。每月朔望,齐集乡之耆老、里长及读书之人,宣读<圣谕广训>,详示开导,务使乡曲愚民,共知鼓舞向善。” 自雍正以下,历朝中央和各地方政府均不断有政令,令各地“宣讲圣谕” [2] 。
历史意义 宣讲圣谕是中国封建社会县级行政长官的“六大职能”之一,是对老百姓进行宣传教化的一种形式。主要是教化百姓忠君爱国,尊老爱幼,弃恶向善,和睦乡里,以保持社会稳定,巩固封建政权。
内容[url=]编辑[/url]
据史料记载,从汉代开始就以“乡约”的形式约束百姓,明初开国皇帝朱元璋颁布了“六条圣谕”,成为明代教化百姓的标准,其内容为“孝敬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弟,各安生理,无做非为”。清顺治九年,颁布了《顺治六谕》,内容同明;康熙九年,又修改充实,颁布了《圣谕十六条》,做为全国教民之标准。雍正二年,雍正帝又于每条下加以注释,用通俗语言解说,并附载简明律例,称《圣谕广训》,规定每月朔(初一)望(十五)日各地官员召集官民人等定点宣讲,特别是雍正帝在《钦颁州县事宜》中要求州县官亲讲圣谕后,各地知县均亲自宣讲。清代末期,内乡县宣讲圣谕的机构称“约所”,共有82处,“在城者六,在乡者七十六”。
旧时宣讲圣谕以讲所为单位,城里有乡里也有,方式和程序大同小异,据资料载和老人们回忆,该活动内容为:每月的初一和十五两日八到九点左右,众人将香案、圣谕牌、旗幡、钟鼓等安放妥当,知县同官员人役等前往大门外宣化牌下,先拜圣谕,行三拜九叩大礼,尔后听众按尊卑长幼次序排列,百姓环于周围,由知县宣讲圣谕,并有讲生《讲正、讲副》二人协同解释,宣讲完毕,拜送圣谕,官员人役回衙,绅士百姓等始散。
圣谕十六条的内容为:“敦孝悌以重人伦,笃宗族以昭雍睦,和乡党以息争讼,重农桑以足衣食,尚节俭以惜财用,隆学校以端士习,黜异端以崇正学,讲法律以儆愚顽,明礼让以厚风俗,务本业以定民志,训子弟以禁非为,完料钱以省催科,息诬告以全良善,戒匿逃以免株连,联保甲以弭盗贼,解仇愤以重身命”。
文化传承[url=]编辑[/url]
清王朝灭亡后,该活动也被废止了。目前内乡县衙博物馆,仍保存有旧时宣讲圣谕时用的“圣谕广训”旗幡和“宣化坊”。该项目旧时分布于全国各地县级衙门,现仅有内乡县衙保存下来并定期举行宣讲表演。2003年以来,内乡县衙博物馆组织相关人员,对该项目有关记载进行搜集整理和论证确认后,研讨筹备,并于2004年向社会推出该项活动,再现历史场面。由县衙博物馆内部人员组成,组成演出队伍,每逢周六、周日和节假日,上午九时半在县衙大门外宣化坊下公开演出《宣讲圣谕》。目前上演的是宣讲《圣谕十六条》中的第一条“敦孝悌以重人伦”。
该活动体现了自古以来我国历代政权面对百姓宣传教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反映了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博大精深,维护了社会的稳定,推动了历史前进。深入对该项目的挖掘、研讨并恢复,宣传其优秀的民族文化,对创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2008年3月,“宣讲圣谕”被南阳市政府公布为南阳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仪礼规则[url=]编辑[/url]
宣讲圣谕有一定仪礼规则:开始“鸣金击鼓”,讲者、听者要向“圣谕台”(上面供“皇帝万岁”和“圣谕”十六条牌位)行三跪九叩礼。后由“引赞生”“代读(谕)生”带领大家颂读“圣谕”,并“宣讲坛规十条”。然后司讲生登台讲说。这种“宣讲圣谕”的形式,一直延续到清朝灭亡。
(编者注:此条结论不准确;我几岁时都还见过。说明在中华民国末期还存在。)
参考资料1.内乡县衙将举行“宣讲圣谕”等大型表演 .新华网河南频道[引用日期2017-04-22]2.嘉庆实录卷二百二十二:谕内阁、御史周钺奏、请复讲约旧例、实力奉行、以敦风化一摺。顺治年闲、钦定六谕文。康熙年闲、颁发上谕十六条。雍正二年、复颁发圣谕广训万言。通饬各直省地方官。于每月朔望、剀切宣讲。务使乡曲愚民、共知向善。仰见列圣关心民瘼。教养兼施。所以为世道人心计者至深远也。牧令为亲民之官。向例计典届期。各州县有能宣讲圣谕、实力奉行者。该督抚即列入卓荐之内。原以该员等有教民之责。承流宣化。正藉此以鼓励进阶。乃近年以来。各地方官历久懈生。率视为奉行故事。竟至日形废弛。所谓化导斯民者何在。嗣后顺天府五城所属地方、并各直省督抚所属州县、务当饬令一体恪遵旧例。于每月朔望日。传集城乡居民敬将圣谕各条、晓谕宣讲。行之以实。毋得视为具文。庶民风丕变。治道益臻上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