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井观天杨周臆语”之十一
回归公益性才是高等教育的出路所在
西昌航天杨周
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对现象、问题的谩骂、抨击中,我们还需要针对问题提出解决之道,要为问题的解决而付出努力。做一个冷静的批评者和热情的建设者,这是我们每个公民的责任,也是我们广大网民的情感所在。为此,“坐井观天杨周臆语”专栏将陆续与大家分享我的意见!
中国有全球最多数量的高校学生和全球数量最多的高等学校,但为什么数量上的优势不能让我们成为教育强国?教育的产业化是罪魁祸首!我国的改革开放大部分是成功的,但也存在一些失误——教育事业从公益化向产业化转变是其中之一。
教育作为事关国家和民族发展未来的事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走向强盛的重要保证,关系着劳动力人口素质的高低,关系着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的增长,关系着国民幸福指数的高低,但它现已走入产业化发展的误区。
导向出现了偏差,自然作为个体的各大高校也就会以追求经济效益为重,相当数量的老师如今已是利字当头不堪师表,教育资源的分化更为整个教育体系的腐败创造了条件,从而加剧了教育行业的腐败现象。
社会的不公平是从教育的不公平开始的。每个人都有平等的生存权,也应有平等的受教育权。现今的教育模式则在制造着不平等。做家长的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一直到高中都为找到一个好学校而奔走,家长们是费尽心机,吃尽苦头。
这种不平等从幼儿园就开始了,有钱人千方百计地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条件好的幼儿园,那怕是要花费高昂的入园费,家长也不愿让自己孩子输在所谓的起跑线上,没条件的则只能送到私人的小幼儿园,而在农村的孩子则根本没有幼儿园可上。
以前,农村的孩子还可以通过考入大学从此改变人生,但现在的高等教育已明显成为金钱、权势左右的世界。为什么农村孩子的大学入学率会越来越低?好不容易地考入大学,要担心怎样负担高昂的学费,好不容易毕业了,却发现找不到工作,找到工作却发现向上发展的机会怎么都让官二代、富二代抢去了。整个教育体系形成了从起点到结果的不平等。
高校的指导方针出现了误差,在经济利益的驱使下,高校肆意扩张,泥沙俱下!如果我们的教育都奔着金钱,奔着利益而去,那我们的教育能有什么好结果?这就是恶棍、流氓能够大量的充斥在我们的教育体系之中的原因,他们就像那吸血的蚂蟥样吸附在教育事业的肌体上,吃饱、喝足都还好,可偏偏他们的行为方式、思想作风却要像病毒一样传播,而这种金钱至上、唯利是图、不择手段的病毒所带来的却是我们整个教育事业受到重大伤害。
这样的认知源自我亲历的真实事例:2017年4月12日,宁夏理工学院常务副校长姚远等4 名学校员工在酒后闯入学生宿舍内对大三学生的我儿子进行了暴力伤害,在报警并经过公安机关的事实调查后,分别给四名打人者进行了治安拘留和行政罚款的治安行政处罚。
为洗涮打人者的责任,宁夏理工学院的打人者和学校拒绝向当事学生和家长进行赔礼道歉,反而于2017年4月14日在网络上公开发表捏造事实的公告,对当事学生进行指名道姓的人身攻击和名誉损害。
学校还惘顾事实,迫不及待地于同年4月28日搞出了一个所谓的教师签名信,居然强迫一大群不在事发现场的教师签名证明当天晚上没有发生暴力殴打事件,签名信还肆无忌惮地虚构出我儿子面对4名学校领导,首先动手打辅导员,然后学校其他几人上前劝阻的情形。签名信更是公然地把我儿子描述为一个问题少年,企图通过这样的方式,以行政干涉方式达到抹杀暴力殴打事实的目地,推翻公安机关经过调查核实的大量证据和事实。
在我向石嘴山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期间,宁夏理工学院更是以学校名义向当地法院提起名誉侵权的起诉,说我在网络和纪检部门进行的实名举报行为对学校声誉造成损害,向我索赔24万元。
宁夏理工学院的相关领导的如此行为就是中国教育的耻辱,但遗憾的是有这样行为的学校领导并不是少数,可能还有大量类似的人员充斥在理应神圣的高等教育殿堂之中。
在教育这一神圣的殿堂之中,必须要有一种耐得住寂寞的使命感,必须要有一种对教育事业深深的热爱,必须要有对学术的执着,必须要对自己学生真正的关心爱护,必须要有为人师表的高风亮节,必须要有对道德诚信等优秀品德的坚守。学校决不是巧取豪夺之辈的乐园,学生也决不是学校可以随意屠宰的肥羊。我们必须要让恶棍、流氓之流滚出学校这方净土,重新收拾局面,给学校健康发展的空间。
我们要建立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教育管理制度。首先是教育的去行政化,学校和教育工作者与行政级别的脱离,校长任命必须改变为社会公开选聘,校长不受上级行政干涉地进行教学管理,大力推进教育工作者的职业化。建立校董事会这样的隔离机构实现学校管理的规范,出资人或赞助人通过董事会表达利益诉求,校董事需要事实上成为为学校的权力机构,负责校长和主要学校管理人的聘请,校长和主要学校管理人对校董事会负责。校董事会由股权董事、独立董事、职工董事组成。学校财务管理必须参照规范的企业财务制度进行,并实行财务公开制度。
我们的高校特别是目前众多的民营公助高校必须将学校工作重心从后勤谋利转向日常教学,提升一线教职员工福利,提升一线教职员工的尊严感,强化师风师德建设,让学校重回教育的本源,后勤必须重新定位,只能是服务于教学活动和广大师生的附属部门,而不是像宁夏理工学院那样,让所有管理或服务项目均标上价格进行收费,让所谓的后勤集团成为从学生人身上捞钱的工具,成为洗国家助学补助资金的工具,让整个学校成为围绕利益运行的商人。
以高价教育为模式的高等教育是注定不能持久的!在国家目前已启动医改的今天,可以预计的是国家下一阶段必将全面启动教育体系改革!国家将出手治理学历和学术造假、国家投资或补贴的学校中大量存在的利益输送行为、以后勤管理名义发生的损害员工和学生利益的行为等各种乱相,制止以乱收费为代表的不良教育行为,以师风师德建设为核心全面整顿高等教育体系,将类似于宁夏理工学院常务副校长姚远和学校法人、校长赵惠娥之流从教育体系之中清理出去,以纯洁教师队伍。
提高教师工资收入水平,在生活待遇、个人发展等方面提供更大的利益,让教师成为与公务员一样受到社会争抢的职业,使学术精英能够进入和保留在老师队伍中,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到一个重要位置进行考虑。师范院校招生实行提前招生、免费就读等方式以实现优质生源。对教育资源进行极大的丰富,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分配,让全体人民有平等的受教育权。
对基础教育的教学内容和要求进行重大调整,将大学教学中一些基础性,常识性、科普性内容移到高中阶段,增加实践性学习的比重。以素质教育为核心,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再以学生考分多少作为对老师教学成绩的考核指标,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实施差别化、个性化为目标的素质教育。
鼓励社会办学以适应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高等教育需求,实施个性化的教育模式,极大地拓展教育的方式和内容,通过鼓励社会办学全面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形成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全力提升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的广度和深度,以适应企业及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操作性人才为重点,增强职业培训的针对性,实用性。
开放高校教育资源,鼓励社会资源大力投资办学,对社会资源办学提供相应的扶持政策,突破各种僵化的体制限制,政府给予积极引导。
大学教育以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出发点,根据不同学校不同情况实施更加灵活的办学方针。大学在新生录取方面将更具有灵活性和自主性,强调对学生综合技能的考察,推墙入海,学校与企业和社会将有更多的沟通和针对性,学科设置更加面向社会需求。
大学生培育方向细化为学者研究型、专业应用型、社会综合型三类,并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别进行不同方式的培养教育,改变大学教育严进宽出的不良形象,提高学校教育水平,提高对高校毕业生的质量。
只有如此,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回归教育的本源,才能支撑起国家和民族实现中国梦的希望!
这个社会是我们所共有和共享的,也是需要我们共同努力去创造的,我们有责任去创造更加美好的社会现实,让我们用激情和拼搏精神,共同打造一个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