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硅谷知名风投A16Z合伙人陈梅陵,在华尔街日报D.Live亚洲会议上发言称,美国不少科技公司已经开始山寨中国企业。
而纽约时报此前也进行过相关报道,称“美国开始山寨中国”。
比如微信比脸谱更早想到向用户推送新闻,其模式也为多国互联网公司借鉴;在Venmo成为美国00后转账应用软件之前,中国无论男女老少都在用智能手机投资、还款、购物。
在中国,手机应用付账、订购物品、看视频、相亲,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要普及得多。
如今,包括脸书、谷歌、亚马逊等在内的硅谷科技企业正乐此不疲地掠夺中国的创新成果。硅谷正乐此不疲地掠夺着中国的创新成果。
脸书刚刚推出一款名为Reels的特色产品,可让用户在脸书旗下的Instagram网站上制作15秒的视频并为视频添加背景音乐或滤镜。
但除字体和配色方案之外,Reels与作为其对手的中国短视频应用软件TikTok几乎别无二致。
脸书的模仿行为似乎还未收到回报。Reels应用软件充斥着模糊的翻版视频。那些视频都是从哪里来的呢?TikTok。
从人工智能到交通运输等各个领域,西方企业正争相开展技术研发,以在技术层面赶上中国企业。有一个领域就明显处于这种态势,那就是开发所谓的“超级应用软件”。
在中国的大城市,腾讯公司的微信和阿里巴巴的支付宝等超级应用软件让用户可以与朋友通信、查询信用积分,还可通过手机二维码购买商品。
“阅后即焚”照片分享应用程序发出迄今为止最明确的信号:希望邀请开发人员帮助其成为类似于微信的超级应用软件。脸书长期以来也一直试图成为中国式的超级应用软件。
2015年,脸书网站聊天客户端Messenger的时任负责人戴维·马库斯公开承认,微信是一个灵感来源。
现已负责运营脸书网站旗下区块链项目Calibra的马库斯去年对国会说:“我认为,如果美国不在数字货币和支付领域引领创新的话,那么其他国家就会取而代之。”
然而,美国企业非但没有发挥引领作用,目前看来反而在无休止地模仿——而且其做法丝毫都不手软。牵扯其中的还不只是脸书,谷歌抄袭搜狗的词库。INSTAGRAM抄袭微博。
谷歌公司正在抢购一款名叫“烟花”的短视频共享应用软件,该应用软件与TikTok也很类似。
未能在中国取得成功的亚马逊公司也从东方获得灵感。亚马逊在美国有26家无人商店。但亚马逊肯定不是第一家使用二维码或打造无人商店的企业——早在亚马逊向公众开放这些服务的一年前,中国就已出现多家这样的公司。
亚马逊公司还在2019年推出直播购物服务,
脸书去年收购直播购物应用软件Packagd。谷歌也推出视频购物应用软件Shoploop。
近期,一款名叫“烟花”的短视频共享应用软件受到谷歌公司的青睐,而这一软件与TikTok的相似度极高。
此外,受到中国启发,亚马逊公司在美国拥有26家无人商店。而同种类型的公司,在一年前,中国就已经出现。
受中国电汽专家马伟明中压直流技术路线启发,美国抛弃中压交流转向中压直流路线。
台获大陆技术用于研发长程导弹:
中科院杲中兴举例,中科院研发「鲲鹏引擎」时(用来做巡航导弹),也遇到超合金零件的热处理问题,后来他们找到上海金属工业研究中心导弹零件材料所实验据数,才突破技术瓶颈。
他说,因为解放军那时不太懂得珍惜那些资料,当成教科书在卖,中科院当时找到那本书,喜出望外,如获至宝,终于解决涡轮盘铸造技术。
如果连大陆的技术也不能参考,那台湾的巡航导弹研发可能还延误一段时间,因为美国当初给的参考资料,根本靠不住。
反而照着上海金属工业研究中心飞弹零件材料所实验据数做,才发现竟然做出来后和流出的上海资料手册一模一样。
英国《经济学人》:西方开始收购中国技术。
西方科技企业越来越欣赏中国的技术,也越来越想得到中国的技术。某些情况下,它们甚至会直接收购中国企业。
此类收购现象可以追溯到2016年,如传动系统制造商、电动汽车传感器或社交媒体网红经纪公司等, 但是这种趋势已经生根发芽。
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大多数外国公司(61%)表示,中国国内企业的创新能力已经赶上或超越了欧洲企业。
该商会发布的《商业信心调查2019》年度报告显示,大部分(81%)欧洲企业认为中国创新能力的提升将带来机遇。
过去,西方企业收购中国公司主要有三个原因。
他们希望在中国获得市场份额,加强当地的分销网络,获得低技术产品制造商。 如今,收购一家中国初创企业可以帮助外国公司获得技术优势。 收购对象往往拥有自己的研发团队、专利和客户。
2017年,世界领先的汽车内饰供应商、法国佛吉亚公司(Faurecia)收购开发人机界面的江西好帮手( Coagent)电子科技公司。 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佛吉亚在来到中国之前,已经花一年时间在世界各地寻找合作伙伴。他说: “佛吉亚找到好帮手公司后眼前一亮,”并很快把中国的技术作为其产品报价的核心。
这种收购热情扩展到人工智能、医疗技术、云计算,当然,还有芯片产业。
美国技术咨询公司Tirias Research的吉姆?麦格雷戈(Jim McGregor)认为,“大洋两岸都对半导体和软件公司极为感兴趣”。
赛灵思宣布收购中国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深鉴科技。
成立仅两年的中国人工智能(AI)芯片初创独角兽公司深鉴科技(DeePhi Tech)被美国芯片巨头赛灵思(Xilinx)收购, 赛灵思在其官网宣布这笔交易时,将深鉴科技的科技能力描述为"行业领先"。电子工程专业网站(eetimes.com)援引分析师的话称,此举可为赛灵思开发神经网络软件留住难以寻觅的深度学习人才。
数据提供商Dealogic的数据显示,自去年年初以来,美国科技公司向中国企业投资超过10亿美元。
2016年,苹果史无前例地向中国叫车服务公司滴滴出行注资10亿美元,微软则入股“助理来也” ,这是一家通过应用程序处理语音命令的"人工智能管家"公司。
英特尔此前已经入股几家初创公司,包括一家云服务提供商,以及今年投资的一家软件公司。
2018年,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斥资5.5亿美元收购中国电子商务巨头京东约1% 的股份。
美国芯片制造商英伟达,已经投资中国自动驾驶技术领导者文远知行(WeRide)和一家自动驾驶卡车领域的创业公司TuSimple。
去年,世界上最大的外科手术机器人公司 Intuitive Surgical入股一家中国初创企业Broncus,主要是为获得实施先进肺部手术的技术。
《日本经济新闻》发布全球主要商品市场份额调查,其中中国有12类产品位居全球第一,比去年的调查新增两家:一是京东方的中小尺寸液晶屏,另一是上海恩捷科技的锂离子电池绝缘体。
根据上年的数据,这10类产品分别是家用空调(格力),冰箱和洗衣机(海尔),个人电脑(联想),基站(华为),光伏面板(晶科能源),摄像头(海康威视)信用卡(中国银联)。
相比之下,日本和韩国各有7类产品居世界第一,而美国有25个品类居世界第一。这也说明一个事实,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依然处于世界领先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