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已是经过维修的“迴龍塔”额匾。(如果你有耐心读下去的话,在以后的连载里我会特别说到此事的。)
进入底层塔内,抬头可以看见穹隆顶上(也叫藻井)有这样一幅石刻雕龙纹图。
古代的人崇拜龙,认为它是吉祥灵兽,能攘除灾难,辟邪出崇,能给人
们带来保佑和吉祥,所以龙也常成了古代建筑图案中最常用的题材。
传说中的龙,长着一对虾眼、鹿角、狗鼻、牛嘴、鲶须、狮鬃、蛇尾、鹰爪、 鱼鳞九种动物合而为一的动物。 古人把龙看成预有神灵之物, 而且变化无常,体长威猛,既能深入水底,亦能腾云驾雾。
中国人说起龙,都是神龙不见身尾,在传说中龙是一种很神奇的动物,大家都知道有龙,但好像真正看到的却很少一样。龙给人的印象很神秘,龙一会在天空飞腾,一会又深潜海底之渊。龙,一般都是出现在古代传说之中。龙袍加身,龙飞凤舞,龙子龙孙,龙凤呈祥。总之大凡与龙相关的多是褒义威严之词。
关于龙的传说,在中国古代经典著作和民间传说中几乎本都很流行。
如《易经》,便将龙作了完整系统的论述,并赋予哲学的思想含义。
八卦中整体用龙来说明的就是乾卦,也是《易经》的第一卦。
总之《易经》是很神秘的,在第一卦里就与龙有关,由此也可见龙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龙在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习俗中,一直都占据着极为崇高的尊严与威仪。
这塔内雕刻的龙形,依然栩栩如生,保存较好。在营山境内来说,作为古代石刻龙雕,因为它处于塔顶的特殊位置,一般难以被人所触摸得到,故而才至今保存都比较完好,应该是现存所见还能保存如此完好的凤毛麟角珍惜之物了,可以真正算得上古代遗留我县境内的非物质文物和文化遗产了,希望有关保护部门,一定要意识到它的珍惜意义,加强对它的保护,以后不要人为去涂抹颜色与修饰,更不要人为使用外力去破坏改变,还要禁止在下面烧火纸烟熏火燎,以免高温之后又骤然降温,这样极度温差变化也会对它造成损坏。如果一直能够封闭自然保存,继续让它保持原来最真实的本色模样就是最好不过的了。
这是最近我想法再次进到塔内,用照相机仔细所拍的底层穹隆顶(也叫藻井)的龙纹石刻的最新照片。这次相对算拍得比较仔细的一次了,但对于古代雕龙的工艺与讲究却一窍不通,也只能这样凭肉眼观察了。龙在中国古代传统中,好像占有很高的地位,在古代皇权意识中,龙算是至高无上的象征了。眼前所看到的这幅龙纹石刻图案,关于很多龙的图案元素,因为缺乏这方面的了解,所以很多图纹细节都不能一一解答清楚了。如果从古代关于龙的传说来看的话,应该有虾眼、鹿角、狗鼻、牛嘴、鲶须、狮鬃、蛇尾、鹰爪、鱼鳞九种动物合而为一条飞龙在天的感觉。除了这些,还有祥云。但龙头后中间向右弯曲的那个是什么呢?难道是龙头上的冠子吗?我对古代龙纹雕刻,缺乏这方面的知识了解,所以我也只能这样大概看看了,如此从龙纹分类的角度来说,这或许算是蟠龙吧!但实在对于这些不甚了解,所以也只能如此推测而已。
穹隆顶龙纹外围是三层六边形的石环圈,与整个塔基的图形是一致的。
只是过去塔内烧纸敬拜佛像菩萨的烟火太久,以至于把头顶的这些石头都烟熏成这样黑色的样子了。幸好现在塔子实现封闭保护,里面就再也不会有人在下面烧纸了,人为对于龙纹图案的破坏也基本是制止住了。
在底层穹隆顶上刻有一条飞龙在天,但见龙头饱满宽阔,且多处有隆起,形象拙重苍老。头上有角,毛发浓密,向脑后纷披,巨颚,颚下鬚作髭状,鼻部多为如意头形,或如狗鼻,巨蟒蛇身,鳞纹,张牙舞爪,腾云驾雾,栩栩如生。
因此龙刻于塔内顶上,距地面约有两米左右(可惜现在塔门已关闭,无法进入详细丈量其高度),不易被人触摸得多,故而极少有人为干扰的痕迹,至今保存完好,只是在近两百年的漫长时光岁月悄无声息的自然消磨之中,也掩饰不住时间对它的自然侵蚀所呈现出的淡淡模糊之意。
进入塔门,底层内正对有空空的佛龛空位,里面原来设有的佛像早已不在了,不知毁于何时?应该是后来被谁将这尊佛像偷走了吧!但里面还是看得见有人在这里敬献鲜花和祭拜之物。
这是底层往上面走所专门开的入口,量了一下高2.33米,砌塔的墙砖长36.5厘米,宽19.5厘米,厚10.5厘米。
沿着石阶梯步可以这样螺旋状上到塔顶去,整个塔子,只有底层塔内是空心的,上面二层到九层都是实心的。从二层起白塔内部是实心石头砌的柱子,石梯绕着中心的塔柱螺旋式盘旋而上,白塔的九层塔身也是这样围绕着中央的塔柱逐层修上去的。
底层外面开了一道塔门,背后一侧在往二层走的楼梯转角处还开了一扇方窗
中间用两根方长石两端竖立支撑将其平分为二,可采光便于楼道内上下视线可见。这个长方形的方窗,也白塔上所开的唯一一个这样方形的窗,塔内的梯步和正中央的负责承重的支撑独立部分都是用条石砌成的,塔身外围的塔体则是用砖砌的。
这是一层外面所开的一个长形方窗
从这里可以看出一层与二层交接处是采用了13块砖丁字形排列砌成,也称为叠泥式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