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9434|评论: 9

抚琴街和文君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8-28 1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抚琴街和文君巷
                                                                                        凡丁
       抚琴街和文君巷,是现代人为纪念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凤求凰》故事而新取的街巷名称。此两条街巷,皆位于唐代所建的“司马琴台”处。此处琴台,原是卓文君和司马相如的家,史称:司马长卿宅。而卓文君的娘家则在今称的:瓮亭公园。但笼统地说,皆属于史称的:卓王孙宅。
       因《史记》载:“卓王孙宅基方十里。”《史记》又载:“卓王孙将铜官山麓买为陶铸之所。”总体范围包括明清临邛城 和 今十方堂一带。
       抚琴街原为东街菜市,21世纪初开辟为街道,辟建时在今菜市场处发掘出汉、唐、宋、明、清代地层关系中的城市建筑遗迹(包括下水道),并将有代表性的地层,整体移至兴贤街北段,以钢化玻璃掩盖展示。
       现之菜市场处原是城关面粉厂,属于西汉“文君当垆”的地方。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城市改造施工时掘得窑藏之酒瓮,瓮中液体酒香醇厚,此事当时盛传得沸沸扬扬。
       抚琴街西约30米有一巷,原名火巷,21世纪初更名为文君巷,巷子后段的西边原有一口大塘,塘水可游泳,乃唐代筑“司马琴台”时取土后形成的池塘,位置在粮食局 和 改革发展局背后。司马琴台位置,即在这一段。
       现今文君巷内除保留有旧院落、泰山石敢当和土地神外,还有一株老干虬枝的古槐,树龄数百乃至上千年,应是清代以前的“司马琴台”古园林孑遗至今的。
       由于文君井与司马琴台仅隔一巷,故“落魄西川泥酒杯”的陆游,曾经“酒酣几度上琴台。”还“青鞋自笑无羁束,又向文君井畔来。”(见陆游《文君井》诗)
       历代的文人墨客在司马琴台留下过许多诗画,几经沧桑后,而今还可找寻蛛丝马迹供人追忆。
       以上历史和现象说明
       在《史记》所载“基方十里”的“卓王孙宅”范围内,西汉时期便形成商埠和城市的雏形,故文君曾经在此当垆,相如在此涤器,后来又在此处建居宅,相如常在居宅中抚琴,于是,唐代人在“司马长卿宅”处筑“司马琴台”。
       又于是
       宋代人称此处为:古城;明初朱元璋将公孙述城夷为平地后,在“基方十里”的“卓王孙宅”建起新的临邛城;清代人称此城为:临邛旧县。
       清康熙《邛州志》42p如此记述:“临邛旧县,州治南五里,秦时制,元并入邛州。”
       此处的“州治”,指南北朝以后方始建制邛州的西汉“公孙述城”。“秦时制”指秦始皇时期从河北赵地迁徙至临邛县的卓氏先祖,因先秦时期所筑张若城仅基方二里,被安置到城郊五里地方,西汉时被卓王孙买为“陶铸之所”,计“基方十里”,元代将“秦时制”的“临邛旧县”并入邛州城范围。
       总体说
       明筑临邛城仅是西汉时卓王孙“买为陶铸之所”的一部分,基方十里,即10平方里。
       按
      《现代汉语词典》对“陶铸”释义:“烧制陶器和铸造金属器物。”
       很好的例证是
       清康熙《邛州志》载:“州南旧县中有卓氏钱瓮。明初城中掘出,大可容五石,色如漆,小口,宏腹,脚有籀文(注1),明时掘地得二瓮,皆贮五铢钱(注2),乃卓氏宅址。州人因建亭以藏之,名瓮亭。”
       又据明人杨俊说:“瓮制浑雅而坚,身高三尺五寸,口阔四尺八寸,腹阔九尺五寸,足阔四尺,下有汉篆。”
       以上记载中,不仅有“脚有籀文”的陶瓮,还装有卓王孙铸造的五铢钱,是对“陶铸”一词的极好诠释,并且将邛窑烧造历史绑定在西汉时期!
       故
       在南河两岸的十方堂和原铁花村、善恶坝一带地方,包括机关幼儿园、谢巷子、酱品厂以及东街、文君街,乃至钱江凤凰城等处,在建国以来的城市基建中,常常发掘出古代的“陶铸”遗迹。
                                                                                                                                           2018/4/8
                                                                                                                                           2020/8/28重修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75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注
       籀文:即石鼓文,为秦始皇统一文字之前的大篆。
       五铢钱:是用重量作为货币单位的钱币,铸造历史自西汉武帝元狩五年至唐武德四年,长达七百余年。

 楼主| 发表于 2020-8-28 19:19 | 显示全部楼层

《籀文》(网络图片)

191933p320xlflq8xxxrkx.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东街中心菜市场,本世纪初劈为街道时取名:抚琴街。取此街名者一定研究过文君文化,因此条街刚好位于西汉时的“司马长卿宅”处,新建东街菜市时,恰又发掘到汉代的城市建筑遗迹。
       但是对大多数的现代邛崃人来说,却不懂以上历史。2014年,邛崃市民政局编纂《邛崃市地名录》时,工作人员从基层采集的地名〈备注〉栏中对“抚琴街”的解释是:“此条街从前有一家卖古琴的。”说明守着“文君井”和“司马琴台”的现代人,对《凤求凰》典故陌生到成为笑话!
       2018年定版的《邛崃市地名录》中,“抚琴街”〈备注〉栏方才修改为:“司马相如抚绿绮琴,一曲《凤求凰》,千载文君酒,成就千古佳话,故名。”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文转发到微信朋友圈后,有网友留言:
      “十二桥烈士殉难处,就在成都琴台路畔。”还发了一组图片。

       我回说:
       1、传说中的成都司马琴台是王建墓,而史载邛崃的"司马长卿宅"和唐人在司马长卿宅处建的"司马琴台",却有具体地点和遗迹!
       2、那幅“千杯酒好"的对联,说的是文君和相如在邛崃卖酒典故。不过成都人很重视相如和文君文化,而邛崃没把他们当一回事!
       3、还好,现在取了一个抚琴街名,以区别于成都的琴台路。但只是反映个别文人的意愿,并没有作为旅游资源列入政府规划!!!

       最后该网友回说:
       是的,老“成都通”说:“王建墓那里的土堆丘就是司马相如的抚琴台。当年十二桥烈士当中也有在抚琴台遇难的。”

       网络搜寻“王建墓”获知:
       前蜀光天元年(918年),王建卒后葬于永陵(王建墓)。
       清代,因王建墓被民间误传为西汉时期的文学家司马相如的抚琴台,而使王建墓处在闹市区却没被破坏。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秋,因王建墓一带下挖建防空洞,王建墓被冯汉骥首次发现。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流沙河题《古琴台》(拍摄:王毅)

bba2cbbb15ea72519980ad9c84b9b3c.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拍摄:王毅

ba89ff780498ef7a28517d2d8fd151c.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琴台路的文君宾馆》拍摄:王毅

2205793370d8d875c30518e05e54419.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君宾馆下联》拍摄:王毅

183149aybv03w0s40ry8bk.jpg

 楼主| 发表于 2020-8-30 18:37 | 显示全部楼层

《文君宾馆上联》拍摄:王毅

8e07ae9b1d237f4b29038d11fb8e29d.jpg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