鞠躬尽瘁为川剧
--缅怀民营企业家何国权与“金桥川剧团”
何国权先生,1947年出生于重庆市沙坪坝。1965年参军,服役于中国人民解放军8341部队,在中南海站过岗。1971年
转业到地质矿产部二物大队,1995年下海创办德阳市鑫望压缩天然气公司任董事长。在压缩天然气行业冲,何国权在省内外
同行中享有盛名。先后在省内阿坝州茂县、陕西榆林、山东胜利油田东营市设有分支公司。
从小生活在嘉陵江边的何国权被纤夫们高亢的“船工号子”,万年台的川剧演出,茶馆堂会“摆围鼓”的川剧座唱,悠雅
的高腔声、胡琴、锣鼓声,耳濡目染,令他如痴如醉、嘴哼词曲、手舞脚蹈,由此喜欢川剧、热爱川剧。喜爱文艺的人材,走
到哪里都受欢迎,在部队中任过文艺宣传队队长。文艺才能得到充分展示。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后也一直喜爱川剧,念念不忘川
剧。
在“文革”非常时期,有人揭发他唱川剧“恨杨广斩忠良…”在影射当今、不满现实生活,受到“批斗”,更令他难过的
是,川剧艺术也临灭顶之灾,也被当成“封、资、修”批判,川剧艺人流落民间改行,川剧演员、川剧观众断代。这一切他看
在眼里,痛在心上不敢吐露。
企业家艰苦奋斗,商海拼博,财源滚滚,掘金到手,头衔多多。对自己几十个什么董事长、企业家、理事、主席等等头衍
并不感兴趣。何国权并不沉侵于纸醉金迷的享乐之中,而是想到了他酷爱的川剧艺术。时值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春风吹遍
神州大地,传统川剧解禁。广大热爱川剧的朋友、川剧迷渴望能看到川戏,而川剧演员又散落各地。2002年初,何国权先后
与成都市川剧院、四川省川剧院名老艺术家有联系,邀请德阳、绵阳、重庆、成都周边的著名川剧演员如朱琪、周正荣、郭运
强、副永鑫、但志生、王远志、刘小静、蒋秀芳、杨英、黄杰波、李自迁等40余人包括导演、场面鼓师、生旦净末丑行当,
先后投资500余万元购置川剧戏装,行头把子、乐器音响、灯光、下乡演出车辆。2002年3月正式挂牌成立“德阳市金桥川剧
团”。
剧团成立十年里,在德阳市境内演遍城乡。曾先后在成都、重庆、绵阳、南充、乐山、西充、南部等地巡回演出。除下乡
巡演外,一段时间在广汉包公庙演出。
2003年由四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的“长富杯”,“四川省青少年戏曲演员大赛”获“优秀演出奖”等三项大
奖。2010年5月参加省文化厅、省总工会、成都市总工会、成都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的全国职工川剧调演获“优秀表演奖”“优
秀组织奖”。受全国政协邀请在中央电视台“同一首歌”剧组,代表川剧在四川卫视3台演出。
盛情聘请著名编剧严福昌、著名导演邱礼农为剧团编导新戏。2005年何国权出资80万元创作排演新编历史川剧《敦煌王
道士》。该剧目被中宣部、文化部、全国戏曲研究会联合主办的第八届“映山红”中国民间戏剧节选调在河南禹州市演出
获“优秀演出奖”。同年,该剧参加四川省人民政府在绵阳市举办的“四川省新剧目展演”,获“优秀演出奖”、“组织
奖”等四大奖项。
德阳建市后,为宣传德阳,提升德阳市知名度,2006年何国权出资200余万元新编剧本,排演无场次情景川剧《青铜
魂》(德阳三星堆故事,该剧被正规出版制作光碟发行)。《青铜魂》剧目参加第三届中国川剧节暨四川省第十二届振兴川剧
调演,荣获“编剧”、“导演”、“演出”等六大奖项。《青铜魂》一剧荣获2007年由四川省委宣传部评选为“五个一”工
程奖。
2007年5月金桥川剧团受邀参加四川省文化厅、四川省总工会、成都市总工会、成都市文化局联合举办的全国职工川剧调
演获“优秀组织奖、表演奖”。2009年获四川省第六届巴蜀文艺奖。
2008年初何国权带领金桥川剧团进军成都。先后在“戏窝子”锦江剧场、新文化宫梦想剧场、成都胜利影剧院等大型剧
院演出,经常观众爆满。
四川日报、德阳日报曾经常报导金桥川剧团发展的艰辛和成长的旅程。对民企业家用企业盈利资金来兴办民营川剧团传
承非物质遗产的义举,对剧团送戏下乡、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给予肯定和赞扬。曾报导,在汉旺山区演出时几十位戏迷围着何国
权夫妇说:“我们十多年都未看到这样好的戏,这样好的剧团,你们为老百姓做了大好事,感谢你们!欢迎你们常来演出。”
民营川剧团,特别是何国权不惜重金办川剧团,无论如何经营,现实结果,一个字“亏”!金桥川剧团,10年间投入一
千余万元,是真金白银!有熟人贸然问何国权:“何董,你这样做究竟为的啥?”,老何回答干脆,“为川剧!”。
何国权先生为川剧积劳成疾,头两天还在剧团演出场地(广汉包公庙)与演职员工共商演出精心策划,不幸于2012年2
月18日因心脑血管疾病辞世,享年65岁。
当事时,拟挽联一副(不依平仄):
民企业家 创业维艰 辉煌鑫望公司 一心铸业绩惊人 党政频彰奖誉
金桥班主 殚精竭虑 情系梨园艺术 千金润川剧惠民 戏迷有口皆碑
正是:鞠躬尽瘁为川剧,川剧不再有老何。
高家庄主 2020年中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