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四川第一网络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3014|评论: 2

[交流共享] 口述历史·川剧小生蓝光临③丨学藏刀绝活 彭海清亲授“用心杀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4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口述历史·川剧小生蓝光临学藏刀绝活 彭海清亲授“用心杀人”


封面新闻       2018-09-12 08:00 33680

封面新闻见习记者 徐语杨 摄像 黄芯瑜 柴枫桔


/人物档案/
蓝光临,1935年生,四川广安人。川剧名角,工文武小生,师从曾荣华、彭海清。代表曲目《夫妻桥》、《石怀玉惊梦》等,1963年赴北京演出,轰动首都,受邓小平、朱德、陈毅等人接见。剧评家胡沙题词赞扬他“一曲惊梦北京,好似当年魏长生”。1990年至法国讲学川剧,开“川剧出国讲学之先河”。




蓝光临表演照

在成都安定之后,蓝光临的戏剧生涯迎来了第一个重大转折。当时文艺界的名人、川剧研究学者彭其年为《红楼梦》写了一出戏,需要有面容清秀的男生出演贾宝玉一角,但是找遍剧团也找不到年龄合适,且有那般翩翩少年郎的人选。有人便想到了蓝光临,说他生得俊,演贾宝玉合适。
于是在彭其年、周裕祥等人的建议下,蓝光临放弃了学习好几年的须生,改学小生。
“当年让我去演《红楼梦》,小时候读书少,还不知道《红楼梦》是什么,后来在川剧院学习文化,才晓得原来是那般了不起的巨著。”进入川剧院后,为响应摘掉文盲帽子的号召,蓝光临在学戏之余,还要学习文化课和声乐课。他尤其喜欢历史,上下五千年,宽广深邃的中国文化孕育了川剧的内涵,也附着在他的身上,成为他台上的气质,台下的修养。


古语云尊师重道,历史上有很多孝敬长辈的故事,蓝光临从中很有启发,这种性格修养也为他带来了幸运。
彭海清,当年川剧界名角儿,人称“面娃娃”,一出《杀船》名震蜀中。1955年,川剧传统剧目鉴定工作组派来赵树理、沙梅等文艺界名人到成都鉴定剧目。彭海清年过六旬登台演出,得到专家组的肯定同时,也收获了一批“粉丝”,蓝光临就是其中之一。
“当时一批年轻演员跟在彭老师身后转,帮这帮那,人数最多的时候有一二十人,崇拜得很。”
但是时间一久,大家的激情劲儿散去,留下来的就只有蓝光临一人。剧团许多前辈见蓝光临识礼又肯学,便搭线让蓝光临拜彭海清为师。
彭海清《杀船》戏中有一绝技——藏刀。主人公萧方为了夺秀才金大用之妻,用计将夫妇二人骗上贼船,萧方将长刀藏于身上,伺机杀人夺妻。蓝光临多年所饰生角,多是文戏,此类做工戏未曾涉猎。在彭海清的细心指导下,蓝光临学到了不少技法。
“那个刀有刺尖,是相当危险的,如何放才不会伤到自己,刀要怎么抽,这些都有学问,彭老师一一教给了我。”蓝光临说到,但是在杀人的表演艺术上,他一直有所欠缺。


彭海清见其一直未得精髓,便问道:“娃儿,你用啥子杀人?”蓝光临指了指腰间长刀,答到,“用刀杀人。”彭海清摇了摇头,摸着胸口说,“是用心杀人。”
心要狠毒,才能表演出萧方丑陋凶狠的嘴脸,非一招一式藏刀技法可以概括。蓝光临仿佛得到了一本武功秘籍的核心要义,上台“杀人”前,他便强迫自己去想日本人轰炸中国时,见到的那些流离失所的小孩,心中恨意遂起。从此,蓝光临再也不“用刀杀人”。
彭海清之后,蓝光临又拜川剧小生名角曾荣华为师,也是他跟随最久的老师。
“曾老师讲戏是四个字,口传心授。”蓝光临回忆道:“不仅讲来源,还讲流变。最开始这个戏是怎么演的,哪位大师改了这里,哪位又改了那里。到曾老师的时候,他又是怎么改的。”

【下期预告】
蓝光临在川剧界渐有名气,1963年上北京表演自己改良的《惊梦》,技惊首都,后又相继随剧团到欧洲各国访问演出。1990年,前往法国讲学三个月,开“川剧出国讲学先河”,采用“立体讲学”方式,将川剧表演艺术带出国门。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0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楼主| 发表于 2020-9-4 09:30 | 显示全部楼层


“金子”沈铁梅哽咽追忆“川剧当代第一小生” 蓝光临


上游新闻·重庆晨报




蓝光临在重庆唱诸葛亮一举成名。

“非常难过……非常难过……川剧界痛失一位非常杰出的名家。“15日晚,川剧表演艺术家蓝光临去世。消息传来,中国剧协副主席、重庆市文联主席、重庆市川剧院院长沈铁梅用三个“非常”向重庆晨报记者表达哀悼,几度哽咽,不能言语。
[size=0.72]当日21时32分,蓝光临先生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去世,享年83岁。据其子蓝云介绍,蓝光临是因呼吸循环衰竭去世,他这两年身体已经越来越不好,没有进行抢救,在家人陪伴下安详离去。
[size=0.72]重庆晨报记者注意到,这位有着“川剧当代第一小生”之称的老艺术家结缘川剧近70年,重庆是他光芒绽放的起点。沈铁梅也动情回忆起与蓝老的深厚情谊,说到今年十月蓝老还坐轮椅为《江姐》捧场时,电话那头的她已泣不成声……

[size=0.72]13岁唱诸葛亮成名于山城
[size=0.72]蓝光临1935年生于四川广安,1945年入考“三三川剧改进社”,经过7年刻苦训练结业。10岁登台的他,先演须生后工小生,形成了独具一格的文武兼工、唱腔优美讲究的“蓝派艺术”。
[size=0.72]蓝光临学戏极有悟性,不到半年就把所有戏背完。他的第一场登台戏《长生殿》,演唐明皇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10岁少年挂着长须饰演唐明皇。几年时光里,少年蓝光临跟随“三三剧社”从广安到岳池、武胜,再到合川、北碚、重庆,最后转入合江、内江再到成都,一路颠沛流离。
[size=0.72]1948年,蓝光临随剧社来重庆演出。他主演《空城计》中的诸葛亮、《伯牙碎琴》中的俞伯牙,唱做皆优,逐渐成为科班的台柱。精湛的演技轰动山城,观众屡屡挂牌,甚至放起鞭炮祝贺他演出成功。
[size=0.72]广安离重庆近,剧团本有意在重庆安营扎寨,但当年重庆川剧人才辈出,名角周裕祥、张德成等人都在重庆,难有“三三剧社”安身之处。思来想去,他们认为只有成都尚存一线生机。于是在1952年几经辗转来到成都,一唱就是近70年。

[size=0.72]生平未获大奖却桃李满天下
[size=0.72]蓝光临从艺近70年,会戏100多出,先后得到了傅三乾、彭海涛、曾荣华等戏曲名师的真传,被称为“川剧当代第一小生”。剧评家胡沙题词赞扬他“一曲惊梦北京,好似当年魏长生”。他1990年赴法国讲学川剧,开“川剧出国讲学”之先河。值得一提的是,蓝光临曾多次为老一辈革命家演出,受到过邓小平、朱德、陈毅等人的接见。
[size=0.72]他常说:“川剧界不少同志都主张‘广采博撷,为我所用’。我体会,这八个字‘我’是目的,‘用’是关键。‘我’就是保持川剧风格和人物个性。而‘用’就是变化,就是发展,就是创造。”他以此为信念,在保持川剧风格和人物个性的基础上寻发展,谈创造,数十年来给观众带来许多经典的川剧文武小生形象。
[size=0.72]他主演的戏剧被多次刻录成光盘,走向了民间,遗憾的是,他一生中却没有得过任何奖项,但是名师出高徒,他的弟子萧德美、陈智林得其真传,先后获得了中国戏剧最高奖“梅花奖”,成为了当红小生,为老师圆了一生未尽的心愿。

[size=0.72]沈铁梅忆蓝光临:他坐轮椅来看《江姐》

[size=0.72]蓝光临坐着轮椅来看沈铁梅。

[size=0.72]接受重庆晨报记者采访时已是前天深夜,沈铁梅刚从“川剧新时代——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川剧艺术巡礼”演出《金子》专场下戏不久,演出本就消耗体力,师友离去的噩耗让她愈发疲惫,微信传来的声音听起来令人心疼。
[size=0.72]“非常难过……非常难过……川剧界痛失一位非常杰出的名家。“一字一顿,她哽咽道,“蓝老师跟我师傅竞华是老搭档,我也是看他的戏成长起来的。虽然不是师傅,但他一直很关心我,在艺术之路上给了我很多有益的指点。”
[size=0.72]沈铁梅说,蓝老师的表演艺术以刻画人物为主,“他本身也师出名门,跟曾荣华、彭海清等老师学习,自成一派,很有特点。以前我师傅都让自己的儿子拜给他做徒弟,我师傅竞华艺术眼光很挑剔的,都非常看得起蓝老师的本领……”
[size=0.72]因为与竞华搭档的关系,蓝光临对沈铁梅很关心,沈铁梅也一直非常尊重这位前辈,她回忆起一件小事:“蓝老师一直身体不好,三四年前有一次我去成都看望他,一起聊一聊川剧,结果聊得很开心。吃饭时他一激动忽然坐在那里不动了,我当时跟他徒弟彭欣綦在场,我赶紧喊他蓝老师蓝老师,他虽然难受,也努力点了点头,当时我急得都不晓得怎么办了,赶紧跑出去找药店找急救车,等了一会儿终于缓了过来,这样又撑了几年……我真的好难过,真的……“
[size=0.72]两人见最后一面是今年十月,“我去成都演《江姐》,他还坐着轮椅来看戏。”沈铁梅说着,发过来一段小视频,是《江姐》演出前,蓝老坐着轮椅来看望铁梅,“你看那个视频,手紧紧握住我,鼓励我,老爷子是多好的人啊……”
[size=0.72]“其实十月份那次我就觉得他状态不好,眼睛都没有光彩了……每次看到蓝老师我就想起我的师傅竞华老师,这一次更是,竞华老师是我演出那天走的,结果她最好的搭档也在我演出这天走了……想不得,全是难过,不能用语言来表达……“电话那头,沈铁梅泪如泉涌。

[size=0.72]上游新闻·重庆晨报记者 赵欣

发表于 2020-9-4 10:0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