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的时候,每每到了这个家里的长辈总是会有一个借口不许我们出去玩(晚上不准出切,要撞鬼。),现在回想起来又是亲切又是好笑。为什么说要撞鬼呢,因为这个时候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奠已故亲人的日子。以前这个时候的晚上外出,总会看到路边有着忽明忽暗的烛火和寥寥青烟,以及缅怀故人的生人们。
有没有人跟我一样,在某一刻会觉得,我们似乎丢失了过去,丢失了一些传统。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和文明建设,春节我们不再燃放烟花、清明节和中元节我们不再公开祭祀,不烧纸钱不点香蜡,记忆中的那些味道是不是都逐渐淡去了?会不会再过上十多年,我们的下一代只会觉得春节就是个出去旅游的节假日,传统的清明中元就是些模棱两可的日子罢了? 前些天回到家里,陪着奶奶在家里,在室内用铝盆,餐桌给家里故去的长辈们摆了一个供台。奶奶眼里含着泪花,嘴里叨念着一个个逝去长辈的名字,一边说着“你们都来拿点儿钱去用吧,希望你们过得好一些,现在墓地上和外面都没法烧纸钱,我也没法来看你们。希望你们都过得好一些,保佑我们一家人都顺顺利利的。”这是一个老人面对快速发展的城市的一个真实的迷茫。
城市的发展,让我们丢失了多少传统和过往。这一切何尝又不是我们以后会面对的迷茫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