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升钟水库情结
南充晚报/2017-09-24/ 第A4版面/绸都烟云
上世纪70年代,我有幸参加了升钟水库建设工作。回想起那段艰苦岁月,虽然不堪回首,但我却对升钟水库有着深深的情结,为自己参与了它的建设而感到骄傲自豪。
1968年,我毕业于成都工学院水利工程系,被分配到南部县水电局工作。1972年,我到盘龙电站工程指挥部铁佛塘电站机电安装队任副队长。1976年3月11日晚上,我接到南部县升钟水库指挥部指挥长敬英才(原南部县委副书记)电话通知,让我第二天带上生活用品到赛金乡(现花罐镇)张家河报到。去了后我才知道,自己被抽调到南充地区升钟水库右总干渠定向测量队。一同被抽调的还有其他县的40多人,我们住在一个农家院子里,工作就是升钟水库右总干渠的定向测量。我先后在地、县测量队干了一年时间,完成任务后,1977年4月回到南部县升钟水库指挥部机电科任科长,1978年被任命为南部县水电局副局长,工作仍在指挥部机电科,科长职务一直兼任到1983年。
工程要大上,水电是先行。在我任机电科长的那几年,主要是做升钟水库前期“三通一平”工作,并负责右总干渠铁二局5个作业面和升钟水库工地的供电、供水设施测设、安装、运行、维修和管理,给沿途乡镇架设高压输电线路,以及南部县灌区内支渠、分支渠和部分斗农渠的规划测量工作。
南部县是升钟水库建设的东道主,为迎接各路10多万建设大军的到来,1977年5月,机电科接到县指挥部的通知,要求在两个月内架设完成从铁佛塘经南部、定水、大桥、升钟至碑垭庙的35KV高压输电线路。为了按时完成任务,机电科根据时间急、任务重、难度大的特点,把思想政治工作、经济措施和行政管理有机结合起来,施工做到有计划、有步骤。科室同志起早摸黑、加班加点,没有节假日、没有星期天。队员背着80多斤的工具和材料,往返几十公里,每天要完成12根电杆安装配套任务,有时吃饭都在电杆上。每天工作13小时以上,但从没有人叫苦叫累。
在即将竣工的冲刺阶段,机电科的人员除了白天工作,晚上还要点起火把加班。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在指挥部规定时间内提前12天完成了铁佛塘至碑垭庙35KV输电线安装工作。后来,南部县委、县政府专门召开表彰大会,我被评为先进个人。
我任南部县升钟水库指挥部机电科长期间,先后负责完成了升钟水库大型水利工程枢纽、右总干渠及南部县施工区的供水供电设备的设计、施工、安装和管理工作。1979年12月5日,《南充日报》以《提前跨入1980年》为题,对机电科的工作给予了宣传报道。
1984年,我被选为南部县人民政府县长后,仍然不忘升钟水库库区基础设施问题,重视道路交通建设,实实在在帮助库区老百姓解决行路难问题。1985年5月,南部县政府邀请南充地区升钟水库工程指挥部副指挥长彭仕鉴、陈笃烈等领导徒步踏勘伏虎冷水垭至大坪的“冷大”公路工程。这条通往库区腹心地带的县道公路,全长60公里,途经山岭重丘地带,地形起伏较大,工程十分艰巨,建设资金缺口很大。该公路不仅是连接升钟水库库区纵深边远山区的重要干线,也是县城通向神坝、光中、大坪、太霞、西河、店垭等乡镇的交通要塞,是一条可繁荣沿线经济,让乡亲们直接受惠又避免绕道盐亭富驿的便捷通道。
当时,我与副县长陈道远以及有关部门、沿途乡镇的相关负责人全程陪同。通过这次现场办公,我们争取到省上和地区的大力支持,鼓舞了沿线广大干部、群众的士气,极大地推动了“冷大”公路工程顺利建成。
回顾在升钟水库指挥部工作7年的这段往事,我仿佛又回到了那个艰苦创业、甘于奉献的年代,我的升钟水库情结由此而生。白明江(南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