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王孙的陶铸之所
凡丁
“陶铸”一词开初为专属名词,由司马迁发明,特指卓王孙将“铜官山麓买为陶、铸之所”后,在今称的十方堂一带烧制陶器,同时又铸造铁器和钱币的两个活动。后来,“陶铸”一词又引伸为培养人材。
按《现代汉语词典》释义:1、烧制陶器和铸造金属器物。2、培养人材。
而卓王孙在“铜官山麓”烧制的“卓氏钱瓮”,不仅“大可容五石”,而且“色如漆”,还“脚有籀文。”被明代人考证后,埋藏在今“瓮亭公园”中的“古瓮亭”下。卓王孙烧制陶器的地方,今称十方堂邛窑遗址,建有邛窑遗址公园。
卓王孙在“铜官山麓”铸造铁器和钱币的地方,亦在今称的十方堂,并且留下诸多历史地名和遗迹、祠、寺如:金银坎、金牛、金牛庵、铁牛、铁祖祠,还有冶炼残渣铜屎、铁屎、熔炉遗迹等。
2018年6月17日,笔者在麻辣论坛发文:《呼吁:不要以焚琴煮鹤方式改造城中村和棚户区》2019年,邛崃市文物局在邛窑遗址公园以东,发掘出大面积不同年代的陶、铸遗迹(参见图片)。
笔者还认为
卓王孙发明的、以水作动力鼓风冶炼技术—水鞲鞴法。为卓王孙首创!因为班固在《后汉书》中说:“此法唯蜀中用之。”对后世中国冶金工业影响很大,其活塞工作原理还被国外应用于蒸气机,宋代临邛人发明的深井采石油技术,因采用卓王孙的“水鞲鞴法”原理,故称为:卓筒井。只是将水动力改为人畜动力。
其中
以水作动力带动鼓风机的水轮车,后人稍作改动后,又成为提水灌溉的筒水车,普遍应用于南方水稻产区,对中国农业生产有很大的促进。清乾隆乙丑年(1745)邛州进士孙世璋官山东日照县知县时,又将此技术推广到北方,“教民河边扎筒车取水灌溉。”(见民国《邛崃县志》)
而
在魏晋时期,铜官山麓的“铁牛”处,即建有“铁祖祠”纪念卓王孙,后来“铸铁之家皆祀之。”(见清康熙《邛州志》)
2018/11/27
2020/9/9重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