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q.cqnews.net/html/2020-09/10/content_51074243.html
目前城市建筑存在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 原建设部副部长、中国建筑学会原理事长宋春华带来《延续文脉 展示风采 彰显特色 塑造具有时代精神的城市风貌》的演讲,在他看来,如今的人们不但对城市硬件条件的提升和优化有了更高的标准,同时对城市的生态质量、公共服务效率和应对突发事件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对城市文化氛围、风貌形象、精神气质、美誉度、知名度有期许和述求。 同时他也指出,在我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也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中之一便是城市建筑贪大、媚洋、求怪等乱象丛生,导致的特色缺失和文化传承堪忧。“因此我们应当着力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着力塑造城市特色风貌,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着力提升城市环境质量。”宋春华带来了四个“着力”,他特别指出,一座城市的特色风貌,是综合其特有的山水地形、空间格局、形态面貌等方面,要让城市体现出其形神兼备,这就需要全面认识城市的价值所在,正确解读城市综合实力的内涵,选择新型的城市发展道路,摒弃重经济发展、轻文化的建设。 宋春华谈到,城市风貌的塑造也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保护和传承城市的历史文化遗传,只有保持其原真性,才能体现遗存的价值。“这些遗存往往具有独特性和唯一性,是塑造特色风貌最为宝贵的资源。”宋春华说道,目前城市风貌的研究重点是研究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确立城市风貌的总体形态和意象,协调山水格局与总体构架,建立合理的空间秩序。 城市风貌设计应注重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 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董事长何镜堂则表示,城市风貌设计应妥善处理好传统与现代、继承与发展的关系,高度重视城市风貌营造过程中地域性、文化性和时代性和谐统一的问题。 何镜堂认为,城市风貌是一个城市历史积淀过程中形成的个性特征,反映出城市的空间特点和景观面貌,体现城市的文化品位素质和精神状态。因此,城市风貌具有鲜明的地域性、城市风貌设计要体现独特的文化性、城市风貌还要展现强烈的时代性。 “地域是从事建筑创作的基础,从地域的环境中,从本土的文化和技术中去寻根,形成设计的创新点,设计就能量身定做,城市建筑和风貌就会具有特色。”在何镜堂看来,城市建筑和风貌是文化的载体,建筑具有物质和精神的双重属性。建筑具体的造型、空间及其室内外细部和景观构成建筑的整体,表达出建筑和城市风貌的特征、风格和精神内涵。一个好的建筑创作和城市风貌不仅需要满足经济、实用、美观的基本需求,最终打动人心的是其所表达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内涵。 何镜堂提醒,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是和谐统一的整体。其中,地域性是城市赖以生存的根基,文化性体现城市的内涵和品位,时代性体现城市的发展前景。在城市建设中,挖掘城市的地域特征,彰显城市的文化内涵,紧跟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从整体性和可持续性的高度去认识城市风貌问题,才能体现城市独一无二的个性,满足人们的物质和精神需求,使之成为美好生活的载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