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社区

校外培训 高考 中考 择校 房产税 贸易战
阅读: 10376|评论: 3

[学习] 我国著名的古陶瓷研究学者、大师王志敏先生是阆中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0-9-11 1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05730iuysq3ucquqy2sr2.jpg                           王志敏生前遗照

105743hkh7f4o898h5yy7r.jpg


   闲暇之余,查阅北京大学为纪念本校成立五十周年的筹备委员会于四八年出版的历届北大同学录著,本意是看看是否有出自广、昭、剑、青、苍、旺籍的莘莘学子,确发现了录有阆中籍的王志敏先生,于三五年至三七年期间在北大攻读数学专业。
老汉儿兴趣使然又查得川籍学生计有张家驹(阆中)一九零七年入学、专业:师范科;张家枢(阆中)入学时间未载、专业:师范馆;张燊(阆中)二六年入学、专业:应用化学;王政(蓬安)一八年入学、专业:法政经济等共计有二百五十人之多。哈哈,无广、昭、剑、青、苍、旺籍贯的学子。
       据文汇出版社二零零二年出版的《学瓷琐记》一书对作者王志敏先生的介绍:“王志敏先生(1915-1983) ,籍贯:阆中,学者、中国古陶瓷专家,曾就读于北京大学数学系和西南联大哲学系,长期在南京博物院从事古陶瓷研究。在明代青花瓷和六朝青瓷研究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是中国明代民窑青花瓷研究的奠基人之一”。主要著述有《明代民间青花瓷画》;《学瓷琐记》;《南京明故宫出土青花瓷器》(未刊稿);《明初景德镇窑"空白点"瓷》;《南京明故宫出土洪武时期瓷器》;《六朝青瓷概述》(南京大学讲义);《中国古代陶瓷纹样简介》(未刊稿)等。
    王志敏先生从事古陶瓷研究、鉴定因其学问渊博、目光如炬、桃李满天下而闻名遐迩,饮誉海外。今弟子中已不乏“国宝”级的大师,而对发现和栽培这些“国宝”的“国宝”的王志敏老师,如今海内外的弟子们无论是在学府殿堂传道授业,还是媒体采访都满怀深情地提及他们的恩师,这就了不得呀!真为王志敏先生的祖籍地阆中争光添彩。
      记人是为着叙事,生平是为着历史,史记也是这样简单则简单,繁复则繁复。查阅阆中文史资料的点点滴滴的信息得知,王先生祖籍地是四川阆中,本人出生地在江苏的扬州,父辈以古玩为业。三七年左右北方战事紧张,王先生随北大学校南撤昆明后,即进入西南联大同时攻读生物和哲学,对于王先生后来怎么对中国陶瓷发生兴趣?怎么进入南京博物院从事古陶瓷研究工作?王先生的出生地怎么在江南的扬州?看来王先生是一位有故事的学问老人。
      王志敏先生的祖籍地在四川省阆中市河楼乡国安寺神天窝。其曾祖父王万清(字远峰)和叔曾祖父王万钊兄弟皆为行伍出身,于清咸丰年间派赴江南军务。王万清因“在营累著成绩,洊升松江总镇,嗣以擒获渠魁,功加提督职衔,赏穿黄马褂。同治三年,因历年在军,积劳致病不起,得推例以世袭荫后”(民国十五年,《阆中县志·第五册·卷二十二·人士志·人物·十三》,王万清官至河南总兵,阵亡后谥“昭勇将军”。胞弟王万钊,从制营战兵,辗转鄂、皖、赣、浙诸省,洊升营官,并荣膺“勉勇巴图鲁”名号。同治元年又入李鸿章麾下,总带动字前军,在嘉定太仓一带屡建战功,递升南阳总镇。后因平剿捻军,叙功补福建提督(以上见《清史稿》卷一一七志九十二职官四)。王家自然在富庶之地江南扬州置地建房落叶。
       当岁月流逝到民国初年,这时的王家在祖父、显父手中已经衰落,也是历史的必然。一九一五年五月,王万清的曾孙王志敏降生到扬州市一个小职员家中。王志敏的父亲王炳文从小跟人学徒,在扬州这个历史文化厚重的“博物之都”谋生,自当首选与此相关熟悉的技能,从事刻制印章、雕刻砚台、装裱字画,后又以行商方式经营古董古玩营生。时因局势动荡,世风浇薄、人心不古,行内常有鱼目混珠的事发生,故长期的古董鉴赏阅历使王炳文老先生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尤以对金石字画的鉴赏在当地颇有名望。
“双目自经秋水洗,一生不受世人欺”。阅多方能见广,见广才能识广。王志敏先生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仅直接受到扬州历史文化潜移默化的浸润,而且也直接受益于家庭环境的熏陶,长期的耳濡目染使他从小就在文博学问上有所造诣和建树。谁知他从浙江省立高中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确被北大数学系录取了,当他正要调整心态重新确立人生目标之际,又碰上了卢沟桥的炮火震惊了北平和全国。中途失学的王志敏先生在亲人的多方资助下,又千辛万苦辗转到昆明西南联合大学求学,同时攻读生物、哲学专业,本想走上科技报国之路的王志敏,在国破家亡的威胁中却又不幸身染重疾,贫病交加的境况迫使他不得不中途辍学。
回到扬州之后,王志敏先生因生计所迫只好子承父业,重操旧技,在扬州古城邗江路的街头摆摊,为过往行人刻章制印,还开过荒货店,聊以糊口谋生。不久又进入当地的私立惠民小学执教教书,生活稍微安定之余,便在其岳父丁老先生的影响下开始了对古陶瓷的潜心钻研,从此便结下了不解之缘。
      一九四九年一月,在枪声炮火的硝烟弥漫中,古老的扬州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王志敏因才学出众有幸进入新中国成立的苏北文管会,在组织的重视和培养下,各方面都得到了长足发展,很快便在该委员会文物组负责全面工作。
     一九五九年上级又调他到新组建的南京博物院,在保管部专职从事古陶瓷鉴定和编目工作。“南博”是我国最早创建的博物馆,其前身系蔡元培先生倡建的国立中央博物院,仅各类具有历史与艺术价值的瓷器珍品(包括故宫南迁文物)就多达二十余万件,保管部的库房里藏有近六千多件实物,需要他们认真鉴定、分类、登记、陈列,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使王志敏如鱼得水,鉴赏水平与日俱增。
王志敏自步入古瓷器研究的事业后,一方面不断从理论上夯实功底,一方面又努力在实践中探索,而且尤其注重田野考察和实地挖掘,无论是寒冬酷暑,也不管是窑址旧残片,他都坚持不懈地实地踏勘和认真揣摩、分析、考证,每有所得,便废寝忘食查资料、搞比较、作分析、写报告,其敬业精神和研究成果深得著名考古专家、原南京博物院院长曾昭橘等老前辈们的赏识。
      王志敏在实践中强调,学习陶瓷考古鉴定应采取文理结合的方法,关键还要大量接触实物,不能光看书——鉴定不完全是理性的,感性也非常重要。对中国陶瓷的历史发展和演变过程应该有全面的了解熟悉和掌握,这些了解是理性的,但必须先要有感性的基础,要读瓷片、做笔记,剖析所观察到的每件瓷器的特点。王志敏曾说:“陶瓷器因为是日常生活用品,打碎了人们就把它扔掉了,像南京、西安都是历史文化名城,往往一动土地下就有许多瓷片,我们应该像搞地质、生物的人常到野外采集标本一样,研究陶瓷应该注重采集标本。学习鉴定一定要到窑址去考察,采集标本,加以研究,才能解决窑口的问题。从王志敏先生俯而读、躬而行、仰而思的实践活动中,我们不难发现,现代古陶瓷鉴定既要有“科学”的手段,但也离不开“眼学”的锤炼,一个优秀的陶瓷鉴赏大师正是这二者的完美结合。
    王志敏先生始终认定是四川阆中人,这是一个亮点。一九八三年王志敏先生逝世。

                                 ——嘉陵江红珊瑚石  庚子仲秋  于京城燕山下



打赏

微信扫一扫,转发朋友圈

已有 83 人转发至微信朋友圈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本贴仅代表作者观点,与麻辣社区立场无关。  麻辣社区平台所有图文、视频,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发表于 2022-5-8 11:57 来自麻辣社区客户端 | 显示全部楼层
小编混蛋透顶!对王先生最起码的尊重都没有,随便弄张他人照片冒充王志敏先生的遗照,这种张冠李戴的行为对两位老者都极其不尊重!作为王先生的后人我极其愤慨!

发表于 2022-5-10 10:06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 发表于 2022-5-14 0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有错必纠,是王先生单位方面提供资料有错,请王先生后人及亲戚重新补入身前照片既好。原图片时间太久,无法删出,致歉!
高级模式 自动排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复制链接 微信分享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关闭